獨庫公路對我國邊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世紀60年代,中國和蘇聯、印度在邊境出現摩擦,為了守衛邊境安寧,我軍需要部署大量兵力,軍用裝備和后勤補給速度也要跟上。
但受到地形影響,南北疆通行需繞行烏魯木齊或伊犁河谷,路程超1000公里,耗時4天以上。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于是在1974年,我國決定修建獨庫公路。
獨庫公路從獨山子至庫車,全長561公里,50%路段海拔超過2000米,最高處海拔超過3400米,因橫穿天山,又稱天山公路。
當時參與爆破、測繪、隧道開鑿、橋梁架設等修建工程的常駐士兵數量約13000人,在1979年,攻克"老虎口"絕壁段與3條隧道時,參與人數增至20000多人,再加上當地援助力量,獨庫公路修建人口數,應該超過30000人。
修建獨庫公路有多困難?
獨庫公路海拔差異大,30%路段貼近懸崖峭壁,士兵需要懸吊繩索在絕壁鑿孔爆破,稍不注意就會墜落深淵,危險系數超高,部分路段巖體分化破碎率高達40%,還有大量凍土層。
獨庫公路全線有388處地質災害點,主要包括崩塌、沉降、雪崩、泥石流等,特別是“老虎口”,至今都是危險節點。
當時由于施工技術水平不高,官兵們僅配備了鋼釬、鐵錘和手風鉆,甚至靠人拉肩扛運的方式,將數百萬噸物資送到工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拔2500~3000米以上的區域施工,除了要鏟除厚厚的積雪,還要時刻擔心雪崩,以及低溫的持續侵襲。
很多時候,前腳剛修好的路段,就被自然災害摧毀了,并且還帶走了很多官兵的生命。
據統計,共有168名官兵長眠雪山,最小的16歲,最大的31歲,可以說,獨庫公路每修建3.3公里就付出了一條寶貴的生命,此外,傷殘者超過千人。
獨庫公路的背后是人類意志和自然環境的碰撞,外國學者認為不可能的事,被齊心協力的中國人民做到了。
為什么獨庫公路每年要關閉8個月?
隨著邊疆穩定,獨庫公路的軍用性質逐漸轉為民用,又因為沿途經過那拉提、巴音布魯克草原,還有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展現了“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壯美奇景,近些年廣受自駕愛好者的青睞。
2024年6月1日~10月,獨庫公路車流量已超過372萬輛次、人流量超過705萬人次,相關視頻在各大網站的瀏覽量節節攀升,因此,獨庫公路被譽為“中國最美公路”。
可就是這么一條受國民青睞的公路,也是從1974年到1984年,數萬人歷經艱辛修建的公路,為什么每年要關閉8個月呢?
進入10月,當地氣溫明顯下降,獨庫公路50%海拔超過2000米,氣溫動輒零下20~30℃,幾米厚的積雪覆蓋公路,此外,獨庫公路20%路段是凍土層,積雪還會凝結成硬冰,車輛完全無法通行。
暴雪過后,當地部門需要組織人手清理積雪,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很多情況下,這邊剛清理完,過兩天又來一場暴雪。
如果氣溫回升過快,也不能提前開放,因為二次雪崩和山體碎落石的概率也會提高。
在很多特殊懸崖路段,山體巖層容易松動,工作人員需要通過安全繩懸掛在半山腰,對高危邊坡進行排險、鉆孔、插錨桿、澆灌水泥漿、掛雙層網,很多都是父子或親戚搭檔。
獨庫公路的開放時間,雖然在6~9月,但具體時間有波動,最好關注官方資訊。
獨庫公路每年關閉8個月是為什么?
結論:為了大家的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