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和碩淳親王胤祐,是康熙帝的皇七子,生母是成妃戴佳氏,出身低微,外公是朝中的一名小官司庫??滴跄觊g,胤祐選擇做一個清閑的皇子,并沒有卷入到奪嫡之爭中。21歲冊封為多羅貝勒,30歲晉爵為多羅淳郡王。
雍正帝繼位后,下旨晉封七弟胤祐為和碩淳親王,深受皇恩。一生娶了八位妻妾,誕下了7個弘字輩兒子和10個女兒。
到淳親王胤祐的孫輩時,已經達到17人,曾孫輩更是有36人。其中,綿清是他的一位曾孫,成為了和碩淳親王第四代爵位承襲者,降至固山貝子。
今天來解讀一下固山貝子綿清的一生,包括他膝下的12個兒子和9個孫子。
一:來看看固山貝子綿清的祖父和父親。
1.祖父淳郡王弘暻(1711-1777)
弘暻是淳親王胤祐的第六子,與乾隆帝同輩,兩人還是同一年出生,均為康熙帝皇孫。雍正五年四月,兄長弘曙因事被革去了親王世子后,父親選擇了他作為承襲爵位的世子,當月就進行了冊封。
雍正八年,51歲的父親淳親王走完一生。九月,弘暻奉旨降襲了多羅淳郡王爵位。
乾隆四年,弘暻奉旨擔任正紅旗覺羅學總管;
乾隆五年,擢為正黃旗漢軍都統,八旗一品官;
乾隆十一年,因事解除了都統的職務,
乾隆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二年,弘暻賦閑在家長達30年,一直都沒有被啟用。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67歲的淳郡王走完一生。
2.父親多羅貝勒永鋆(1771-1820)
永鋆是淳郡王弘暻的第八子,母親為側福晉。當他出生時,父親已經是61歲高齡了。
乾隆四十二年,父親離世時,永鋆才7歲。
乾隆四十三年,8歲的永鋆降襲為多羅貝勒爵位;
乾隆五十一年,16歲被授予散秩大臣,從二品銜;
嘉慶帝繼位后,永鋆先后擔任護軍統領、鑲黃旗覺羅學總管、西陵總管。
嘉慶二十五年離世,年50歲。
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帝的指婚下,大學士和珅的長女嫁給貝勒永鋆為嫡福晉。
二:固山貝子綿清的一生。
乾隆五十六年,綿清出生在多羅貝勒永鋆的府中;
嘉慶十七年,22歲被恩封為一等輔國將軍,還授予了二等侍衛,入宮當差。
嘉慶二十五年,父親永鋆去世;
道光元年正月,30歲的綿清奉旨降襲固山貝子爵位;
道光五年,35歲任散秩大臣;
道光六年,36歲奉旨掌管正藍旗覺羅學事務;
道光九年,39歲署理正藍旗蒙古副都統,同年擔任鑲藍旗總族長;
道光十二年,42歲奉旨掌管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事務;
道光十三年,43歲開缺;
道光十六年,46歲恢復擔任圓明園的旗務,同年擔任正白旗總族長;
道光十七年,47歲奉旨掌管鑲黃旗覺羅學事務。
咸豐元年去世,年61歲。
三:固山貝子綿清的12個奕字輩兒子。
首先,長子奕麟、次子奕茂、三子奕舒、七子奕模、八子奕純、九子奕效、十子奕肅、十一子奕博8個兒子都是早逝,沒有成年。
1.奕梁(1819-1887):綿清四子。嘉慶朝恩封三等鎮國將軍,道光朝襲爵奉恩鎮國公,后先后擔任散秩大臣、前引大臣、左翼近支族長、寧夏副都統、寧夏將軍、泰寧鎮總兵等。光緒十三年離世,年69歲。
2.奕權(1824-1864):綿清五子。道光朝恩封二等輔國將軍,同治三年離世,年41歲。
3.奕榕(1824-1891):綿清六子。道光朝恩封奉恩將軍,擔任四等侍衛、三等侍衛。咸豐朝,署理復州城守尉,同治朝曾任鳳凰城城守尉、錦州副都統、吉林將軍等。光緒十七年去世,年68歲。
4.奕楓(1833-1881):綿清十二子。咸豐朝恩封奉恩將軍,后擔任二等侍衛。光緒七年去世,年50歲。
四:固山貝子綿清的9個孫子。
首先,孫輩中載炤、載炕、載熹、載蒸、載熙、載煜6個都是沒有成年早逝的。
1.載?(1862-1894):鎮國公奕梁第三子。光緒十三年,襲奉恩鎮國公,后擔任正藍旗總族長。光緒二十年離世,年33歲。
2.載杰(1864-1905):吉林將軍奕榕承嗣子。曾擔任三等侍衛。
3.載煒(1882-?):奉恩將軍奕楓第三子,光緒八年承襲奉恩將軍爵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