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荷蘭挑釁中國
據ABC21日報道,在美澳主導的“護身軍刀”演習期間,荷蘭武裝部隊司令艾赫爾斯海姆接受采訪時稱:“中國對印太地區構成的威脅與俄羅斯對歐洲構成的威脅沒有什么不同。”他警告,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不應因“天真”而忽視對未來沖突風險的準備,游說澳大利亞提高軍費。
從地理位置來看,荷蘭不屬于印太地區,而且兩者地緣聯系不算密切,看起來八桿子都打不著,為啥突然跳出來多管閑事?按照他的邏輯,中國搞軍事建設和擴張,會對印太地區其他國家、澳大利亞產生威脅,這些國家應該增強國防能力,提高軍費開支。而荷蘭自己已走在前列,把軍費提升至GDP的3.5%了,澳大利亞也應該這樣做。
這話看起來真的很眼熟。可以說,隨著中國的崛起,影響力不斷擴大,西方媒體的“中國威脅論”就沒停過。近年來,美國又開始炮制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荷蘭也是用這一套敘事。再聯系此前上一個荷蘭首相呂特討好美國、對中國態度強硬的做法,答案呼之欲出。荷蘭跳出來搞事,不是吃多了沒事干,而是要幫助美國向澳大利亞施壓。只是說法上換了種形式,不想把美國牽扯進來,有夠拼的!
02 荷蘭選擇,其他同盟國應對方式
其實荷蘭這種做法,有“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那味了。先看下荷蘭是如何依賴中國的。中國是荷蘭在歐盟外的重要貿易伙伴,每年雙邊貿易額可以達到上千億美元。而且荷蘭很多企業在中國有大量投資,包括光刻機巨頭ASML在內,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之前受美國壓力,不得不限制對華出口,導致利益下滑嚴重,差點面臨財務危機。電信行業約25%的進口來自中國,IT、金融服務深度依賴中國供應鏈,新能源、農業等領域更不用說了,對中國依存度都很高。
即使經濟上如此依賴中國,荷蘭政治上卻堅持反華,這態度真是有夠矛盾的,給人很強的割裂感。要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得了解荷蘭的生存之道。荷蘭國土狹小,戰略縱深有限。作為一個小國家,想要生存下來,就只能依附大國。冷戰時期,荷蘭靠北約庇護,大部分安全保障是美國提供的。近年來,這種依附不減反增。所以荷蘭游說澳大利亞、提前超額完成軍費任務,就是向美國遞交投名狀,證明自己的忠誠,想借此換取美國更多的安全庇護。哪怕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為此陷入戰略困境,也在所不惜。
而澳大利亞這邊,目前還是很明智的。面對美國持續施壓、命令澳方提高國防開支到3.5%的行為,澳大利亞并沒有屈服,始終堅持自主制定國防政策,現階段重點發展反導系統和海上巡邏力量,2033年才考慮增加國防開支。后續打算根據自身戰略需求進行能力建設,對資金投入進行調整,拒絕盲目追隨軍費指標。就連澳大利亞的網友也不買賬,紛紛吐槽美國和荷蘭的行為,認為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好處,只對美國有利。而且他們對威脅中國沒有興趣,也不想挑起戰爭。
和荷蘭對比,澳大利亞這么做,除了想保持戰略自主,還有就是發現美國不靠譜,不想過于依附,轉而平衡印太外交。之前和美國合作搞AUKUS,結果美國不但推遲核潛艇技術的移交期限,還搞坐地起價這一套,最后成本暴漲7倍,簡直不要太離譜!而美國在澳大利亞部署轟炸機、擴建基地的行為,引發民眾紛紛抗議,要是再不拒絕,后果不堪設想。此外,澳大利亞面臨高通脹,財政本來就不寬裕,未來十年增加100億澳元的開支,已經是極限。
美國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除了想干涉盟友內政,削弱盟友的戰略自主,通過打造亞太軍火庫,拉攏盟友對付中國。同時讓軍費擴張變得合理化,掩蓋自己的意圖。但這些盟友也不是傻子,看出美國表面為它們好,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利益,把它們當成冤大頭。大部分都只是嘴上附和,實際行動卻沒推進多少,有的甚至拒絕站隊。在這些國家看來,不搞好經濟,其他一切都是空談。而這點,還是中國對它們更有幫助。要是因為軍事問題,把中國給徹底得罪,那就得不償失了。弄懂這個道理,顯然是付過昂貴學費的。澳大利亞之前對華搞貿易戰,導致葡萄酒積壓、鐵礦石滯銷,到現在都沒真正緩過來。其他國家看到前車之鑒,自然會吸取教訓,不會過于激進。
03 結語
荷蘭通過軍事冒進換取安全保障,轉移國內矛盾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這不僅透支國家信譽,還加劇經濟脆弱。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這種“既要又要”的矛盾態度,讓荷蘭經常面臨兩難困境。而荷蘭這次表態,明顯追隨美國,其他盟友對此無法理解,也不看好。未來,荷蘭必須增強自己實力,在對美國和中國的政策找到平衡。否則,最后會遭到反噬,淪為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