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點,手機叮一聲彈出一條推送:東北大學6名大三學生,在內蒙古烏努格吐山選礦廠實習時,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全部溺亡。
我盯著“溺亡”兩個字看了很久,覺得漢字真是慈悲——那不是水,是比水泥還稠的礦漿;那不是溺,是被化學藥劑、機械葉輪和萬噸礦粉合謀的撕扯。六個孩子,最大的22歲,最小的才20。
他們讀的是礦物加工工程,很多人是村里第一個985,父母多半在縣城打工,節衣縮食攢學費,盼著孩子畢業去非洲修銅礦,一年寄回來十萬塊,就能把家里的平房接第二層。
現在,第二層永遠用不上了,六個家庭的天卻先塌了。官方通報很短:
“7月23日10時20分許,格柵板突然脫落,師生墜入浮選槽,經全力救援,6名學生已無生命體征。”
措辭克制到冷血。但現場的學生告訴我:
“哪有什么‘全力救援’?從掉下去到全部撈出來,47分鐘。
浮選槽12米深,礦漿密度1.6,比沼澤還狠,人下去連泡都不冒。
救援?那是打撈。一塊格柵板,成了六個家庭的斷橋。
按行業標準,它本該每平方米承重800公斤,七個平均體重65公斤的人站上去,只用到六成安全系數。
可它偏偏在那天斷了。
學生說:“我們站上去前,沒人提醒危險,也沒人清點人數,老師只說‘大家靠近一點,看得清楚’。”諷刺的是,這家中國黃金旗下企業,今年2月剛發推文《浮選車間順利完成格柵板更換,全年零事故》,配圖里紅色橫幅拉得比礦坑還寬。
7月11日,他們還開了安全生產會議,領導講話的PPT第一頁寫著“生命至上”四個大字。
話音未落,六個孩子用生命給PPT填上注腳:
“生命至上,但格柵板除外。”更荒誕的是,有學生翻出2023年內蒙古應急管理局對該廠的整改通知:
“格柵板承載力不足,多處銹蝕,安全警示標識缺失,限期三個月整改?!?/p>
如今限期過去一年多,板子銹斷了,人命也斷了。有人問:為什么讓學生站到浮選槽正上方?
答案很簡單——省錢。
廠方把實習當成“形象工程”,學校把實習當成“教學任務”,雙方都沒把學生的命當成“成本”。
30個人的實習團,把原本兩班倒的車間擠得滿滿當當,企業省了講解員,學校省了實訓設備,雙贏,贏到孩子掉進去那一刻。有人說,這是“意外”。
可意外二字,擋不住三條明晃晃的違規:
其一,高危區域未做載荷評估,任由7人同時站上格柵板;
其二,實習前未按《安全生產法》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學生連礦漿成分都不清楚就被帶進廠;
其三,設備超期服役未報廢,銹蝕面積肉眼可見,卻被“修舊利廢”的KPI壓下來。每一條違規背后,都是“省一筆”的小算盤:
省一塊新格柵板的錢,省一次安全培訓的錢,省一個現場管理員的錢。
六個孩子,成了這筆“節省”里被抹去的零頭。最戳心的是,帶隊的老師才工作兩年,學生說他“人很好,怕我們中暑,自己掏錢買冰鎮可樂”。
如今他躺在ICU,全身40%化學灼傷,醒來第一句話是:
“學生呢?”
沒人敢回答。東北大學的前身之一,是沈陽黃金學院,全國有色系統“黃埔軍?!薄?/p>
這次遇難的孩子里,三個來自遼寧朝陽,兩個來自河北邯鄲,一個來自黑龍江綏化,清一色的“小鎮做題家”。
他們原本今年10月就要簽三方協議,去非洲、去南美,去祖國最需要礦石的地方,三年寄回的錢,剛好夠家里還完助學貸款。
現在,貸款不用還了,人也沒了。中金黃金董事長周洲,是東北大學校友,事發當天在朋友圈轉了一條“沉痛哀悼”,配圖是黑蠟燭。
校友群有人@他:“學長,孩子們是去看咱們集團的礦啊?!?/p>
他回了一個雙手合十的表情,再沒說話。六個孩子的宿舍,還保持原樣。
下鋪的書桌上,攤著一本《浮選原理》,扉頁寫著: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p>
他們沒走遍天下,只走到了12米深的礦漿里。按照《民法典》1179條,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
2024年的數字是49283元,乘以20,再乘以6,一共590萬。
平均一個孩子,不到100萬。
有網友說:“100萬,在北上廣買不到一個衛生間,卻能買斷一個985大學生的一生。”更悲觀的是,這筆錢大概率還是保險公司出。
企業的年度安全預算,依舊會結余,因為“省下了”六塊新格柵板的錢。
年底總結會上,PPT依舊會寫“全年零工亡”,畢竟那六個,是“實習生”,不算“工”。寫到這里,天已經黑了。
我在地圖上找到烏努格吐山礦區,衛星圖里,巨大的礦坑像一只黑洞,吞噬山體,也吞噬青春。
六個孩子的名字,官網上還沒更新,學信網狀態仍是“在籍”。
他們的微信頭像再也不會亮起,卻永遠停在“實習中”。最后,用一句礦區的安全標語結尾吧——
“今天的安全投入,就是明天的生命利息。”
可惜,六個孩子,再也收不到明天的利息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