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賴清德就要去南美所謂的邦交國招搖過市了。不過去南美并不是重點,重點是“過境”美國。根據島內媒體的報道,賴清德在往返南美的途中,分別“過境”美國紐約和達拉斯。
當然了,賴清德“過境”美國,也是帶著目的去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給 “大罷免”造勢,二是尋求達成美臺貿易協定。
大罷免,其實就是以“民意”為理由,對國民黨、民眾黨的民意代表進行罷免,然后操縱“民意”讓民進黨的人上位,從而實現民進黨對立法機構的完全控制。
一旦實現該目標,賴清德將掌握臺灣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并以此繼續推動“臺獨”勢力在島內的發展,不管對臺灣還是對大陸來說,都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民進黨極力推動大罷免,背景是賴清德成為臺灣地區雙少數領導人。去年臺灣地區大選,賴清德得票率只有40%,未能過半。民進黨在立法機構拿到的民代席位也只有51席,還差5個席位過半。
這就導致賴清德很多政策,尤其是涉及兩岸、預算的問題,難以在立法機構通過。
大罷免的目的,就是讓民進黨拿到立法機構的大多數席位,讓立法機構不再成為賴清德推動“臺獨”勢力的阻礙。
從6月份開始,賴清德就在積極為大罷免做準備,推出了所謂的“團結10講”,試圖以此籠絡人心。但其拋出的“雜質論”、“國家論”遭到臺灣民意的反噬。
賴清德原本計劃一共演講10場,結果場場翻車,第四場結束后,就以臺風原因取消,后續的演講也無影無蹤。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民進黨拋出重磅炸彈,會在8月出訪南美,期間將會“過境”美國。
很明顯,賴清德又想要通過“過境”美國,引爆兩岸緊張局勢,打“抗中”牌,盡可能地拿支持率。
事實上,自馬英九上臺以來,打“兩岸牌”就成了民進黨的慣用伎倆。最開始喊的口號是“反服貿”,給兩岸經貿往來增加阻礙。到蔡英文時代,開始在島內塑造對大陸的敵意。到去年大選前,已經將“抗中”作為民進黨獲取支持率的主要手段,甚至不惜“抹紅”競爭對手,以最大程度獲取支持率。
發展到現在,只要島內一有不利于民進黨的風吹草動,民進黨就一定會打“兩岸牌”。
因此,賴清德“過境”美國,其實就是“團結10講”失敗下的產物,同時也是賴清德“暗示”美國為大罷免背書的手段。
除此之外,賴清德也想要借此向島內傳遞一個積極的信號——在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時,民進黨并沒有坐以待斃。
根據島內媒體的報道,賴清德此次“過境”,給美國帶去了大單,包括對美采購大批量民航客機、追加對美投資、擴大對美國農業進口,以換取美國對臺灣的關稅減免。
特朗普就等著臺灣上趕著送好處,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會給臺灣關稅減免。對待軟弱的“談判對手”,不獅子大開口,都不符合特朗普的作風。
結果賴清德人還沒到,特朗普就已經在漫天要價。
根據臺媒報道,近日社交媒體流傳一張美國律師事務所的“關稅追蹤表”,該表顯示,到8月1日后,特朗普將對臺灣采取嚴厲的關稅政策,征收32%的對臺關稅,遠高于臺當局期待的20%的目標線。
4月2日,特朗普剛宣布“對等關稅”,宣布的對臺關稅也是32%。
換句話來說,賴清德努力了這么久,又是派出談判代表,又是加大對美采購,結果努力了個寂寞,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對此大陸早就有了評價,說賴清德“過境”美國,注定難有收獲,也是一語成讖。
這也說明,賴清德是美國的一張牌,一枚棋子。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會犧牲自身的利益,去投資一枚棋子。從這枚棋子身上獲取最大的利益,才是美國的最優解,也是歷任美國政府一直在做的。
所以特朗普上臺以后,不斷要求臺灣加大對美軍購力度、加大對美商品采購減少貿易逆差,同時美國對臺加征高額關稅。
賴清德和民進黨不是看不清楚,而是為了維護民進黨的政治利益,明知這是一個無底洞,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否則民進黨的“臺獨”將徹底失去根基,成為空中樓閣。沒有“抗中牌”、“兩岸牌”,民進黨也無法拉攏選票。
所以,賴清德和民進黨只會一條路走到黑。
這也意味著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希望,將會越來越渺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