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2000首墜俄軍匕首再發威,西方援烏戰機神話破滅?
防務觀察: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全球防務新觀察》。近日,烏克蘭戰場接連曝出兩大重磅消息:法國援助的幻影2000戰機首次墜毀,而俄軍“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再次精準打擊烏軍目標。這兩起事件是否標志著西方援烏戰機的實戰神話破滅?俄烏空中對抗是否進入新階段?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軍事專家杜長空先生,為您深入解析。杜老師您好!
杜長空: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好。
防務觀察:杜老師,我們先聚焦幻影2000墜毀事件。這架法國援助的戰機在沃倫州墜毀,距離前線500公里,烏方稱是技術故障,俄方卻宣稱是遠程擊落。您如何解讀這場“羅生門”?
杜長空:這起事件暴露了三個關鍵問題。首先,幻影2000作為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單發戰機,雖經現代化改裝,但面對高強度戰場環境,其可靠性存疑。飛行員報告飛控系統突發故障,而單發設計一旦動力失效便無冗余,這與雙發戰機形成鮮明對比。其次,俄方宣稱通過蘇-35S搭載的R-37M導彈遠程擊落,若屬實,意味著俄軍已具備利用白俄羅斯領空實施跨境打擊的能力,這對烏軍后方安全構成嚴峻挑戰。最后,西方戰機與烏軍原有蘇式體系兼容性不足,多機型混編導致維護壓力陡增,短期內難以形成體系戰力。
防務觀察:俄軍同期動用“匕首”導彈摧毀烏軍指揮所,這是否是針對性威懾?
杜長空:確實如此。“匕首”導彈此次表現堪稱教科書級戰術:米格-31K在1.8萬米高空發射,導彈以10馬赫速度進行S型機動,末端釋放誘餌彈誘騙“愛國者”系統提前攔截,最終垂直穿透15米深混凝土掩體。這種“破網+斬首”的組合拳,不僅癱瘓了烏軍指揮節點,更暴露北約軍官深度介入作戰的事實——現場發現的英軍加密設備和身份牌就是鐵證。俄軍通過此舉向西方傳遞明確信號:高技術武器仍掌握戰場主動權。
防務觀察:法國曾高調宣傳幻影2000在3月擊落俄軍導彈的戰績,如今墜毀是否意味著西方援助效果有限?
杜長空:需辯證看待。幻影2000此前協同F-16構建防空網,確曾提升烏軍攔截巡航導彈的效率,但其設計初衷是冷戰時期的空優作戰,而非應對現代體系化防空壓制。俄軍通過電子戰干擾、遠程導彈和密集防空火力形成的“殺傷鏈”,極大限制了西方戰機的生存空間。更關鍵的是,烏克蘭缺乏配套的預警機、加油機等支援體系,導致戰機如同“跛腳巨人”,難以發揮最大效能。
防務觀察:您認為未來俄烏空中對抗將如何演變?
杜長空:短期看,俄軍會繼續利用“匕首”與無人機蜂群的組合,削弱烏軍工和指揮體系;烏軍則需加速整合西方戰機與本土防空網,但過程必然伴隨更高損耗。長期而言,這場沖突已演變為高技術武器與體系韌性的比拼——俄軍優勢在于“非對稱打擊”,而烏軍依賴西方持續輸血。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對墜機事件保持沉默,反映出歐洲在援烏問題上的戰略焦慮:既想展示影響力,又難以承受全面對抗風險。
防務觀察:感謝杜老師的精彩分析。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觀眾朋友們,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