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楊金祝
盛夏時節,當多數人躲在空調房里避暑時,一股“反向避暑”的熱潮正在興起——不少游客涌向氣溫超40℃的新疆吐魯番,主動把自己“埋”進滾燙的沙子里。據統計,去年慕名前往吐魯番進行沙療的游客已超30萬人次。
沙療是什么感覺,真的有效果嗎?7月23日,記者隨機采訪了兩位體驗過沙療的游客,他們表示,雖然過程“有點痛苦”,但確實感覺“整個人很輕松”。不過,隨著沙療熱度攀升,“翻車”案例也頻現:有人沙療后全身乏力、頭疼,還有人被曬黑曬脫皮。
對此,多位中醫專家提醒,沙療雖能祛濕驅寒,但并非人人適宜,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濕熱體質、孕婦等人群應避免,盲目跟風可能適得其反。
吐魯番市維吾爾醫醫院沙療中心
熱沙埋身祛寒濕?
游客親述吐魯番沙療體驗
7月23 日,記者聯系了兩位剛體驗過沙療的游客,來自廣州的李女士(化名)選擇在吐魯番市維吾爾醫醫院沙療中心進行體驗,這也是她的首次嘗試。“聽說沙療對寒濕比較好,正好我的寒濕問題比較嚴重,所以專程來體驗。”她告訴記者,自己計劃完成7天一個療程的治療。
李女士分享了沙療的體驗流程,“醫生會先測試室外沙子的溫度,合適了才帶我們去沙場。要穿長袖長褲,帶把大傘,醫院還準備了防中暑的茶水。”具體操作時,體驗者需要先挖一個人形沙坑,曬一會兒后躺進去被沙子覆蓋。“先埋十幾二十分鐘,出來休息喝水,再埋半小時。”李女士說。
李女士告訴記者,沙療的體驗并不算舒適:“夏季吐魯番溫度很高,這里的風都是燙的,埋完還不能洗澡、吹空調,有點痛苦。”費用方面,該中心每次收費40多元,可刷醫保。“我用廣州醫保,各地報銷比例可能不同。”李女士補充說,配套的藥浴需自費50多元。
來自浙江臺州的網友Lyu則是抱著游客體驗的心態前來。“買票進去自己找個坑埋就行,流程很簡單。”他描述道,“沙療完全身都是沙子,臟兮兮的,但整個人感覺很輕松。”
針對記者提問沙療是否真的有效果?李女士也坦言,體驗了一次暫時還看不出效果:“從沙子里出來會流清鼻涕,醫生說是排毒反應。”而據李女士描述,當地每天體驗沙療的人不在少數,除了外地的年輕游客以外,還有部分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也前來體驗。
虛脫、頭疼、曬傷成游客新煩惱
專家提醒:并非人人都適宜
隨著沙療熱度不斷攀升,社交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翻車”經歷。有網友“Boys Brings”分享稱,沙療結束后感覺全身乏力,“整個人虛脫了一樣,走路都沒勁兒”。另一位游客則表示,同行友人在沙療過程中出現頭疼癥狀,“可能是高溫導致的,最后提前結束了療程”。
網友吐槽沙療后全身感覺很難受
防曬也是一項問題。“吐魯番的紫外線太強了,即使涂了防曬霜,第一天就曬黑曬脫皮。”一位從新疆回來的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手臂,可以看見明顯的曬痕。
據此前媒體報道,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中醫內科主任周天梅介紹,濕熱體質的人群不適合接受沙療,“此類人群體內已有過多的濕熱,再使用溫熱療法只會加劇癥狀”。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譚超接受媒體采訪時,則從醫學角度解釋了沙療的原理和風險。他指出,高溫環境能夠提高新陳代謝率,促進汗腺分泌,加速體內毒素和多余水分排出。但他強調,沙療的理想溫度通常不超過60℃,“地表溫度高達81℃的環境偏極端,過高的溫度可能導致中暑,甚至發生熱射病”。
譚超特別提醒,以下人群不宜進行高溫沙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皮膚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婦與嬰幼兒、發熱或感染者。此外,平素多汗、有自汗盜汗癥狀者也不適合,“以免造成漏汗,反而損傷身體”。
即便是適合沙療的人群,也需要注意控制時間和強度。專家建議,每次沙療時間以20至30分鐘為宜,過長可能增加脫水、皮膚灼傷、頭暈、惡心、乏力等風險。沙療前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皮膚有破損時不宜進行,以免感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