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在7月2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詳細剖析了如今的國際局勢。報道中指出,中國先前通過經濟壓力與戰略層面上的反抗逼迫美國做出讓步,讓中國意識到了自身“擁有對抗外部壓力的籌碼”,如今正在對歐洲采取同樣的手法。
美媒指出,中國目前正在加強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并通過這種方式來逼迫歐洲方面取消對中國電動車所征收的關稅,加上特朗普在貿易上的施壓,直接導致歐盟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之中:一方面迫切地想同美國達成協議,但這需要對華采取強硬措施,一方面又想“穩定與中國的關系”,需要歐盟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
美媒警告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計劃在本周四的中歐峰會上提出在涉俄議題上的“對華擔憂”,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對中國進行施壓,但按照目前立場上看,中國不太可能會容忍這種挑釁。
近年來,中歐關系在經貿等領域既有著緊密的合作,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與摩擦。其中,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一事,成為了影響雙方關系的一個關鍵因素。
自歐委會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以來,德國、瑞典、匈牙利等歐盟國家,以及眾多歐洲車企,紛紛持續發聲,強烈反對歐委會這一可能破壞中歐經貿關系的決定。從外媒報道量的變化中,也能清晰地察覺到這一事件所引發的高度關注。
此前類似案件中,在披露稅率后,外媒對 “初裁結果” 往往關注度較低,但此次針對中國電動車關稅事件,美西方媒體如《美國之音》《路透社》《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等,都在標題中頻繁提及 “中國希望”,大肆炒作中國希望在 7 月4日前解決電動車關稅問題這一敘事。
從技術層面和歐盟成員國內部的實際情況來看,讓歐盟在 7 月 4 日撤回決定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歐委會啟動反補貼調查到 “初裁結果披露”,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時間,期間收集了大量企業數據并進行復雜測算。若要取消加征關稅,重新核算評估所需時間遠超三周多的時間限制。
而且,歐盟成員國內部在對華加征關稅問題上分歧巨大,根本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達成關稅調整的內部共識。
因此,美西方媒體的這種炒作,本質上是在協助歐方在談判中增加 “籌碼”,試圖利用外界對中方快速取得談判成果的期待,向中方 “要價”。
盡管如此,中歐雙方在電動車關稅問題上的磋商還是較早開啟,這顯示出雙方都有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意愿。
不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計劃在本周四的中歐峰會上,就涉俄議題向中國提出 “擔憂”,試圖以此對中國施壓,這無疑給本就復雜的中歐關系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面對歐盟在電動車關稅以及馮德萊恩可能在中歐峰會上的施壓舉動,中國始終保持著堅定且明確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當前的中歐關系中,真正需要重新平衡的并非雙方之間的經貿關系,而是歐盟自身的心態。
在國際事務中,中國一直秉持著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則發展對外關系,無論是與歐洲還是其他國家,都致力于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推動合作。
對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這一不合理舉措,中國并非毫無應對之策。一方面,中國通過加強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對歐洲形成戰略上的影響,以此推動歐洲方面重新審視對中國電動車所征收的關稅。
對于馮德萊恩可能在涉俄議題上的無端指責,中國毫不退縮。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是基于雙方的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應受到第三方的無端干擾。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會因為外部壓力而改變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也堅決捍衛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美媒所指出的歐盟在中美之間面臨的兩難境地,確實是當下歐洲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從與美國的關系來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推行的一系列貿易政策,尤其是對歐盟商品加征關稅的舉措,讓歐盟深感壓力。
特朗普在貿易上不斷施壓,要求歐盟在貿易協議中做出更多讓步,包括接受對大多數歐洲商品征收更高的 “基準關稅”。這使得歐盟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陷入被動局面。
歐盟原本期望與美國達成控制關稅的協議,以緩解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促進經濟發展,但美國官員提出的更高要求讓歐盟措手不及。
在此情況下,歐洲最大經濟體和最大出口國德國,原本在對美反制問題上持較溫和立場,如今也因美國的強硬態度轉而向法國靠攏,支持更具對抗性的立場。德國官員甚至表示,如果美國想要貿易戰,他們將奉陪到底。
歐盟又希望能夠 “穩定與中國的關系”。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對于歐盟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歐洲的眾多企業在中國市場擁有廣泛的業務,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為歐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而且,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上,中歐雙方有著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需要加強合作。但如果歐盟想要與美國達成協議,就可能需要按照美國的要求對華采取強硬措施,這無疑會損害中歐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
在即將到來的中歐峰會上,馮德萊恩若執意提出不合理要求,可能會導致中歐關系進一步緊張,影響雙方在經貿、環保、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歐盟若不能妥善處理與中美之間的關系,在貿易政策上搖擺不定,不僅可能錯失與中國合作的良好機遇,還可能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對歐洲自身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造成負面影響。
美媒所揭示的歐洲在中美之間的困境以及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行動,充分展現了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復雜性。
歐洲不應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在維護自身權益方面不會有絲毫妥協與容忍。未來,歐洲需要審慎權衡與中美兩國的關系,做出符合自身長遠利益的決策,以實現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國際地位的穩固提升。
中歐關系的發展也需要雙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通過坦誠對話與合作,化解分歧,共同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聯袂訪華,歐盟領導人的核心訴求有哪些?——北京日報客戶端
美媒爆:美歐貿易談判進展不順,歐盟準備反擊,或將前所未有啟用“反脅迫工具”——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