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這個夜晚,幾百架無人機像發了瘋似的,直奔俄羅斯首都。
誰能想到,號稱軍事超級大國的老大哥,竟然被搞得手忙腳亂。
普京這回算是醒悟了什么?烏克蘭這是要鬧哪樣?
作者-山
莫斯科這一夜不太平
凌晨3點的莫斯科,本該是最安靜的時候??蛇@一夜,防空警報像瘋了似的響個不停。
天空中,數百架無人機密密麻麻地撲過來,就像夏天的蝗蟲群。俄軍的防空導彈在夜空中畫出一道道火線,整個城市瞬間被照得亮如白晝。這場面,比好萊塢大片還要震撼。
最倒霉的是那些準備出行的乘客們。謝列梅捷沃、多莫杰多沃、伏努科沃、茹科夫斯基,莫斯科四大機場全都停了。140多個航班說取消就取消,數千名乘客拖著行李箱在候機廳里轉悠,不知道啥時候能走。
機場地板上,鋪天蓋地都是被迫過夜的旅客,有的用外套當枕頭,有的抱著孩子打盹。
俄國防部的通報數據挺嚇人:兩天時間里,光是被打下來的無人機就有289架。按這個比例算,烏克蘭這次出動的無人機總數,怕是得有四五百架。這規模,已經不是小打小鬧了。
更讓人意外的是,堂堂軍事強國的首都,竟然被搞得如此狼狽。以前俄國人總覺得戰爭離自己挺遠,現在算是真正嘗到滋味了。普通老百姓開始擔心:連莫斯科都不安全,還有哪兒是絕對安全的?
其實啊,這事兒早有苗頭。
無人機這玩意兒真厲害
說起這苗頭,得從今年5月份那次說起。
勝利日閱兵前一周,烏克蘭就來過這么一出。當時也是上百架無人機,把莫斯科搞得雞飛狗跳。為了保證閱兵式萬無一失,普京政府甚至下令全城斷網,生怕無人機接收到信號再來搗亂。
那次之后,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現代戰爭的規則變了。
以前大家都覺得,小國打大國就是雞蛋碰石頭?,F在不一樣了,無人機技術讓戰爭變得更加"民主化"。這東西便宜量又足,制造成本低,操作也不復雜。關鍵是防不勝防,傳統的防空系統對付這種"蜂群戰術",就like用高射炮打蚊子。
烏克蘭的"蛛網"行動就是最好的例子。6月份第二輪談判前,他們派出117架無人機深入俄羅斯腹地,直接炸了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和預警機。俄羅斯戰略航空兵一下子損失了近兩成,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損失。
別看烏克蘭現在被打得挺慘,失去了美國軍事援助,兵源也嚴重不足,征兵部門甚至闖進老百姓家里搶人。但有一樣東西他們沒丟,那就是這種不對稱作戰的能力。
無人機戰術的厲害之處在于,它打破了距離的保護作用。以前莫斯科距離前線上千公里,普京覺得絕對安全?,F在呢?這些"鐵蜂鳥"說來就來,讓克里姆林宮也得時刻提心吊膽。
更重要的是,每次襲擊都在向俄國老百姓傳遞一個信息:這場戰爭不是遙遠的新聞,而是可能隨時燒到自己頭上的現實威脅。當普通民眾開始質疑政府連首都安全都保證不了時,政治成本就開始顯現了。
當然了,打是一回事,談又是另一回事。
談判這出戲有點假
說到這談判,那可真是一出好戲。
第三輪俄烏談判定在7月23日,地點還是老地方——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蛇@談判還沒開始,兩家就先在戰場上較了一輪勁。就像古代打仗前要先斗將一樣,現在是先斗無人機。
最有意思的是雙方派出的代表團。烏克蘭這邊派的是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妥妥的重量級人物。俄羅斯呢?還是那個梅津斯基,一個管文化事務的總統助理。
這差別咋這么大呢?就像你們家要談個大買賣,人家派來了總經理,你這邊派個辦公室主任。這不是明擺著沒誠意嘛。
西方媒體對此嘲諷不已。有英國記者調侃說:"俄羅斯是想用文化熏陶來結束戰爭嗎?"連歐盟外交官都忍不住吐槽:"如果普京真想談判,至少應該派外長拉夫羅夫或者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來。"
澤連斯基對此也很不爽,他在社交媒體上直接喊話:"真正有效的談判只能在最高層面進行。"言外之意就是,要談就讓普京親自來,別派這些跑龍套的。
但澤連斯基心里也清楚,除非自己屈膝投降,否則普京是絕不會跟自己面對面的。道理很簡單,普京一直說澤連斯基是"非法總統",要是真跟他坐下來談,那不等于承認人家的合法性了嗎?
表面上要和談,實際上都想著壓對方一頭。俄國這邊覺得自己占優勢,憑啥要降身價?烏克蘭那邊雖然處于劣勢,但也不想給人看扁了的感覺。
特朗普給的50天期限快到了,現在已經過去10天,剩下40天。老特的意思很明確:你們再不停火,我就對俄羅斯以及跟俄國做買賣的國家征收100%的關稅。
可俄國對這種威脅反應挺冷淡。梅德韋杰夫還嘲諷地說:"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讓世界顫抖,俄羅斯不在乎。"這種強硬姿態背后,其實反映的是一種判斷:俄國覺得自己還能扛得住。
不過話說回來,普京這次可能真的想明白了點啥。
普京的這堂課不好受
想明白啥了?簡單說,就是戰爭沒有絕對的安全區。
以前普京的算盤打得挺好: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打得熱鬧,俄國本土穩如泰山。老百姓該干啥干啥,經濟照樣運轉,政治風險可控。
現在不行了。當莫斯科的防空警報響起時,當普通市民不得不躲進地鐵站時,當國際航班因為安全考慮避開俄國領空時,戰爭的代價開始真實地傳導到俄國社會的每個角落。
這種變化對普京來說,絕不是好消息。民意支持這東西,平時看起來很穩固,但一旦老百姓感受到切身威脅,變化會比翻書還快。
更讓普京頭疼的是,這次襲擊暴露了俄軍防空體系的弱點。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強國,連自己首都的防空都搞不定,這在國際上多丟臉?那些還在觀望的中立國家,會不會因此重新評估俄國的真實實力?
烏克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小國也能讓大國頭疼。不是靠正面對決,而是靠不對稱戰術。這種"以攻促談"的策略,看似瘋狂,實際上很有章法。
每次大規模襲擊,時間點都選得很精準——要么是重要節日前,要么是談判開始前。目的只有一個:告訴對方,我還有實力,別想輕易壓倒我。
從更深層次看,這次莫斯科遇襲,對國際戰略格局也是個重要信號。傳統的地緣政治理論認為,大國憑借縱深和實力,可以對小國形成絕對優勢。但無人機時代的到來,讓這種優勢大打折扣。
現代戰爭就是這樣,不管你多強大,總有辦法讓你不舒服。技術的發展,讓不對稱作戰變得更加容易和有效。這對全世界的軍事戰略家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接下來就看誰先扛不住了。俄國是繼續硬撐,還是在談判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烏克蘭是能夠持續這種高強度的反擊,還是會因為資源耗盡而力不從心?
結語
說實話,這次莫斯科挨打,對普京來說確實是個深刻教訓。以前總覺得自己家底厚,現在發現原來防線也有漏洞。戰爭這玩意兒,從來就沒有絕對的贏家,只有不同程度的輸家。
當無人機的嗡嗡聲在克里姆林宮上空響起時,普京恐怕真的明白了:在這個時代,距離不再是保護,技術優勢可以被創新戰術抵消,而民眾的耐心更不是無限的。
你覺得呢?這種無人機戰術,以后會不會成為小國對付大國的標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