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看最近的新聞,就能發現一件非常離譜的事:俄羅斯的心臟莫斯科,已經成了烏克蘭無人機的“常客目標”。
7月21號,路透社引用俄媒的報道,說烏克蘭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無人機襲擊。這次,莫斯科主要機場被波及,大量航班取消、延誤。旅客排長隊,有的干脆直接睡在機場地板上。而且這不是一次兩次了。俄羅斯國防部自己說,前一夜他們擊落了117架無人機,其中有30架是在莫斯科地區上空;再往前一天,是172架,也是有30架出現在莫斯科一帶。這已經不只是“偶爾”襲擊了,是連著幾天“照三餐”來了。
更關鍵的是,莫斯科根本不在前線,離烏克蘭戰場有整整500公里。你說一兩架無人機飛進來還說得過去,現在是一群群飛進來,還能反復來,反復炸,搞到首都機場都癱了。這不是“襲擊成功”,這已經是在挑釁俄羅斯的底線了。那問題來了:為啥烏克蘭現在能這么輕松地“炸莫斯科”?這事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看。
第一,俄羅斯的后方防御能力真的有問題。
雖然俄軍在前線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資源,但這直接導致后方空虛,特別是空防系統跟不上。很多人以為戰爭是打在前線,但實際情況是,如果你首都的天上隨便飛來幾十架無人機,那整個國家的安全感會瞬間崩塌。莫斯科不是戰場,可現在每天活像戰場,這怎么說得過去?
第二,俄羅斯到現在還沒完全適應“無人機蜂群”打法。
這幾年,無人機作戰方式已經發生了大變化,不是那種一兩架特種無人機精確打擊,而是幾十架甚至上百架一波一波飛過來,擾亂防空、消耗資源。但俄羅斯的防空系統,還在靠傳統預警+導彈攔截這套模式。應對傳統空襲可能還行,但面對這類“便宜、量多、飛得快”的無人機,明顯力不從心。很多人都在說,如果俄羅斯能有類似中國那種激光武器,或者更先進的干擾系統,可能局勢會不一樣。但問題是,俄羅斯現在并沒有這些。
第三,烏克蘭就是在用襲擊首都的方式,來拉響警報。
這不是為了直接打垮俄羅斯,而是要制造影響力,搶奪國際關注度。你要知道,現在全世界對這場戰爭已經有點疲了,大家都習慣了。但如果突然俄羅斯首都被炸了,威脅到俄羅斯高層所在的的核心區,那新聞標題又回來了。這種戰術雖然不能直接決定戰爭勝負,但卻能制造很大的心理壓力,也能拖住俄羅斯前線的兵力部署。
第四,烏克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背后一定有北約支持。
你想想,要讓一架無人機從烏克蘭飛500公里到莫斯科,還能穿越俄軍多層防御,準確找到目標,這背后如果沒有衛星導航、實時情報和精密坐標,可能嗎?烏克蘭自己技術再強,也很難搞出這種“長途打擊+蜂群協同”的系統。所以幾乎可以肯定,北約在背后提供了很多支援,尤其是美軍的衛星情報,應該已經深度參與。甚至可以這么說,這已經不只是烏克蘭在打仗,而是美歐用烏克蘭的手,把俄羅斯“困”在這場戰爭里。
第五,這種打法,剛好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烏克蘭這邊雖然每次都說“我們要贏”,但其實他們更清楚,現在打贏很難。所以他們用這種方式來“維持戰爭節奏”,不讓局勢平息。每次襲擊俄羅斯首都,不僅可以證明“我們還能打”,還能讓美國繼續提供援助。最近特朗普又批準了對烏克蘭的新一輪軍事支持,你說是巧合嗎?
不,這是套路。美國希望俄羅斯被拖住,但不希望烏克蘭真的“全贏”。他們需要的是這場戰爭一直打、一直耗,把俄羅斯的國力一點點壓下去。
第六,這場仗短期內結束不了。
只要現在這種襲擊模式還在,只要美國還繼續給烏克蘭武器,俄羅斯就不可能主動退兵,而烏克蘭也不可能突然投降。現在兩邊都不想談,也都沒法談,戰爭就會這樣拖下去。
第七,未來戰爭的重點,真的要變了。
過去戰爭靠的是導彈、坦克、士兵,但現在我們看得越來越清楚:無人機蜂群,才是下一個主戰武器。小、快、便宜,還能大規模出動。如果防空系統跟不上,這種打法幾乎無法應對。所以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怎么對付無人機蜂群”。是用激光?用電磁干擾?還是派出自己的蜂群反制?這個方向,已經成了各國軍方的重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