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黃河彩籃”高原現代農業產業園的578棟日光節能溫棚已透出暖意,棚膜上的水珠被朝陽映得發亮。
殷榮成/攝
種植戶們開始了一天的采摘,循化線辣椒的綠藤順著支架攀向橫梁,番茄紅得透亮,黃瓜頂花帶刺,新鮮的氣息混著泥土味鉆進鼻孔、深入肺腑,漫過連片的溫棚,飄向遠處的村莊。
種植戶魏立奎的膠鞋沾著露水,正蹲在14號溫棚里采摘隴椒,指尖劃過飽滿的果實,竹筐很快堆成了小山。“以前,哪敢想能種出這么好的辣椒?我種了半輩子地,以前在自家那幾畝旱地,春天種下去就盼著下雨,秋天收多收少全看老天爺臉色。2022年租下這14個棚時,心里原本打著鼓,現在踏實得很。”
殷榮成/攝
他扒開辣椒秧,底下藏著圓滾滾的西瓜,青條紋在綠葉間閃著光。這是去年技術員教他的套種法子,辣椒苗子不高,西瓜爬在地上不占地,這樣套種下來一棚能多收兩千多斤。
“你看這棚里的設備,頂上是保溫膜,側面能卷起來通風,墻上掛著的管子是水肥一體化系統,按一下開關,水和肥料直接流到根上,不浪費一點。以前澆水得挑桶,施肥靠感覺,現在手機上就能看數據,缺啥補啥,明明白白。”
殷榮成/攝
穿過連片溫棚,2萬平方米的智能連棟溫室像一座玻璃房子,溫度計顯示18℃,比外面高了近10℃。技術員車武斌正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曲線,指尖輕點控制面板調整通風口。這些曲線記錄著土壤墑情、空氣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每個棚的傳感器把數據實時傳到后臺,濕度超標了通風口會自動打開,溫度低了保溫設備就啟動,比人工看守更精準可靠。
殷榮成/攝
他走到一排番茄架前,摘下一個熟透的果實遞過來:“嘗嘗,這是自然成熟的,甜度比催熟的高兩個檔。以前漫灌澆水,一畝地得用三百方水,現在滴灌加智能控制,一百方就夠了,省了三分之二。肥料用的是有機肥,滲到地下也不污染水源,你看這土地,越種越肥,不像以前用化肥,地越種越硬。”
張小千/攝
近三年,產業園產出的果蔬有16259噸,產值8952萬元,周邊270多個村民在這兒干活,每月工資兩千多,加上土地流轉費,一年下來老百姓們能增收五百多萬元。曾經年輕人往外跑的村莊,如今不少人回來租棚種地,家門口就能掙錢的日子,比背井離鄉踏實多了。
來源:“學習強國”青海學習平臺 作者:陳郁
編輯:李家奕 責編:謝青玉 監制:馬振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