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嶺南新民謠·第三季啟動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在圓桌環節,各界專家為新大眾文藝浪潮下廣東流行音樂如何再攀高峰建言獻策。
青年作曲家、華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劉丁指出,流行音樂的傳播要先從各高校開始,這是年輕人的主陣地。如今年輕人的審美認知和音樂藝術教育已與20年前大相徑庭。他鼓勵要讓更多年輕人接觸音樂的深度和前沿,尤其是通過高校的傳播,吸引他們了解新時代的嶺南音樂新表達。他期望嶺南新民謠加大在廣東高校的推廣力度,挖掘出更多新一代的廣東年輕音樂人,甚至是未來的領軍人物。
以下是劉丁的觀點全文:
音樂作為一個語言的延伸,它必然是有時代性的,特別是流行音樂。我認為我們早期的廣東流行音樂能在中國有一片沃土,正是由于在那一代年輕人當中,特別是在高校當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傳播。為什么面對新媒體傳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在我們看來非常糟糕的,或者說沒有太大審美價值的作品往往傳播率非常高,這是由于我們沒有在更大的一個范圍內做一個我們所認為的什么叫合適的或者好的審美。什么叫美?我想這個是在傳播過程當中必須要具備的認識。
今年嶺南新民謠第三季已經專門開通了高校的賽道,我認為要做到流行音樂的傳播,可能先要從各高校開始,這是年輕人的主陣地。首先現在年輕人的審美就有變化,現在年輕人的藝術教育和音樂教育的基礎已經遠不是20年前、10年前可比的,我們教了很多非專業的學生,他們對音樂的認識,他們對不同流行音樂的門類、對古典音樂的認知很多可能會高于所謂專業學音樂的學生。而他們更需要從你這里了解的是你所謂的深度在哪里,你所謂的音樂的聆聽跟欣賞跟創作,你認為的最前沿的東西到底是什么。不再需要告訴他貝多芬是誰,高曉松是誰,他們比你可能更了解。
剛才我們聽到很多歌,在前幾季這些作品當中有很多年輕人的面孔,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開端。最重要的就是讓它們在高校當中傳播開來。在傳播的過程當中,我想就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了解、理解什么叫嶺南的音樂,什么叫新時代的嶺南音樂的風格,我想這些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關注到這個事情。我想首先要做到的是全廣東的高校,比如在廣州的高校都知道有一個嶺南新民謠計劃,這可能未來就會挖掘更多的新一代的廣東年輕音樂人,特別是流行音樂的領軍人物。我想做到這一點的話,廣東的嶺南新音樂是未來可期的,謝謝。
整理:南都N視頻記者 余曉宇
攝影:南都N視頻記者 鐘銳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