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作戰一直是解放軍訓練演習的一個重點課題,最近臺灣軍事研究者認為,解放軍聯合演習超越了過去的模式。在過去,解放軍往往開展單一軍兵種的演習。如果實施聯合演習,一般只在某一個戰區的范圍內進行。但是從2022年以來,解放軍經常舉行跨戰區、跨軍兵種的聯合演習,特別是針對臺灣當局的聯合戰備巡邏。同時涉及到了北部、中部、東部和南部四個戰區,還引入了海警力量。臺灣研究人員擔心,大陸可能會把俄羅斯、朝鮮和巴基斯坦的力量也聯合起來,打破美國可能的干涉陣線,這就讓臺獨勢力陷入更加絕望的境地。
“海峽雷霆-2025A”演習中,北部戰區重型裝甲集群提供縱深威懾,中部戰區快速投送預備役,東部戰區主導海空聯合打擊鏈,南部戰區實施海上封鎖,海警船首次納入作戰序列實施抵近干擾。這種跨四戰區、多軍兵種的聯動,打破了過去軍種、戰區各自為戰的壁壘。
北部戰區某艦艇編隊在大洋反潛演練中,需同步應對空中戰機、水面艦艇、水下魚雷的三維立體攻擊。拉薩艦與煙臺艦通過數據鏈共享戰場態勢,在電磁干擾環境下完成防空反潛協同,驗證了“偵-控-打-評”殺傷鏈在強對抗環境下的閉合能力。
中部戰區演習時,聯指中心直接指令200輛運輸車與3個野戰醫院48小時內抵達前線,比原來的舊保障體制減少了5個協調環節。
非軍事力量的融入體現了新的戰略價值。中國海警力量越來越多的參與臺海演訓,憑借行政執法身份在中國主權海域實施抵近偵察、航道封鎖等灰色地帶行動,充分展示了國家主權與治權的統一。在模擬登島作戰中,海警船以執法身份驅離非法駛入船只,有效壓縮了臺軍反應時間。這種“軍警民協同”模式,將非戰爭軍事行動納入聯合作戰行動框架,大幅擴展了戰場管控空間,提升了管控效率。
臺灣還非常擔憂中俄朝巴聯動。中俄聯合巡航延伸至日本海,迫使日本將30%防空兵力從西南諸島調回北海道,削弱美日同盟在臺海方向的兵力投送能力。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實控線的軍事存在,牽制印度海軍60%主力艦艇無法東調。朝鮮核威懾迫使韓美保持7.2萬常駐兵力,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資源黑洞”。這種“以地緣矛盾制衡域外力量”的策略,使美國在臺海沖突中面臨多線消耗的困境。
2025年以來,解放軍針對臺海的行動出現新的變化:從早期“聯合利劍”系列演習的登陸主導,轉向“海峽雷霆”系列演訓的“打-封-登”三位一體。2025年4月演習中,山東艦航母編隊與殲-20、東風-17形成聯合打擊體系,重點演練區域拒止與要域癱瘓。行動的強度大幅躍升,單日最大出動54架次戰機越過所謂的“海峽中線”,使臺軍防空系統持續處于過載狀態。
東部戰區還首次公開臺當局辦公建筑物坐標、使用繁體字海報等,實施認知攻防戰,形成對臺獨勢力物理與心理的雙重壓制
解放軍通過指揮體制扁平化、戰區協同常態化、海警力量融合化三大突破,已構建起覆蓋“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級的聯合作戰體系。臺海軍事平衡的根本性傾斜,不僅體現為裝備數質量上的優勢,還在于將地理優勢轉化為作戰時效的能力。美軍航母戰斗群從關島馳援臺海需要5天,而我軍東風-26打擊鏈閉合只需不到一個小時。這種代差級的體系作戰能力,正在重塑西太平洋軍事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