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經歷,晚上騎摩托車不戴頭盔、面罩,或者睡覺時臉部對著空調吹,第二天睡醒后洗漱時發現嘴巴歪了,眼睛閉不上,漱口漏水,說話還漏風,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發生了面癱。
帶您認識面癱
面癱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患側面部肌肉板滯、麻木、松弛,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或伴流淚或流涎,露齒時口角向健側歪斜,病側不能做皺眉、蹙睫、閉目、鼓氣及噘嘴等動作,食物停留于患側齒頰間,部分患者患側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舌前2/3味覺減退或消失,或伴有聽覺過敏等。面癱臨床分為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兩者的發病原因和臨床癥狀有所不同。
中樞性面癱:主要表現為顏面上部肌肉并不癱瘓,閉眼、揚眉、皺眉均正常,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麻木,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示齒動作時口角歪向患側。
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為病灶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眼瞼不能充分閉合,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眼淚時有外溢,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牽引,口呈斜卵圓形,說話發音不清楚,吃飯挾食等。
面癱的發病因素有哪些
面癱確切的病因未明,可能與面部受涼(涼風刺激如開窗睡覺、空調入睡、開車迎風等)有關,免疫力低下(熬夜或勞累、喝酒、肝氣郁結、情緒低落等)、病毒感染(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病毒被激活)、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等)或創傷性因素(如外傷、腫瘤、醫源性創傷等)也可導致面癱的發生。
中醫認為人體的陽經聚集于頭面部,對于寒邪較為敏感,當人們工作壓力大、身體過于勞累、休息不充分時則會造成人體正氣不足,季節交替之時,溫差變化較大,風寒之邪趁虛而入,侵襲面部經絡,影響氣血正常運行,進而導致面癱的發生。
面癱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在面癱的治療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治療方法多樣,可結合患者病情進行選擇,多數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1.中藥辨證論治
(1)風寒襲絡證
治法:祛風散寒,溫經通絡
推薦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2)風熱襲絡證
治法:疏風清熱,活血通絡
推薦方藥:大秦艽加減
(3)風痰阻絡證
治法: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推薦方藥:牽正散加減
(4)氣虛血瘀證
治法:益氣活血,通絡止痙
推薦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
2.針灸治療
主穴:攢竹、魚腰、四白、陽白、顴髎、下關、地倉透頰車、翳風、合谷等。
配穴:風寒加風池;風熱加曲池、太沖、耳尖放血;人中溝歪加人中;鼻唇溝淺加迎香。
3.面部閃罐
在患側面頰部以“顴”為中心閃罐,將半側面部肌肉緊緊吸聚到一起,加強患側面部的血液循環。
4.灸法
艾灸能調節局部血液循環速度,使吞噬細胞對病灶部位的水腫、炎性組織細胞產生作用。同時增強細胞內產生排泄病灶的能力,對控制炎癥發展,減輕神經缺血、水腫、變性有很好的作用。正如《醫學入門》:“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翳風穴解剖位置深層為莖乳突孔,面神經干穿出部位,既在病變部位又是祛風要穴,故其是治療面癱的常用穴位。艾灸翳風穴可祛風散寒、通調氣機,在針刺、艾灸復合刺激作用下,能快速消除面神經病變部位炎癥,修復神經,從而緩解耳周疼痛,改善口眼歪斜癥狀。
5. 推拿手法:首先需要辨經絡。眼瞼不能閉合者沿足太陽、足陽明經筋在頭面部循行部位行輕柔推拿手法;口?者于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在頭面部的循行之處行手法操作;耳前、耳后疼痛者沿手、足少陽經筋在頭面部循行部位施推拿手法。
面癱康復訓練
面肌開始恢復時,需加強面肌肌力訓練,主要訓練表情肌可對著鏡子做皺眉、舉額、閉眼、露齒、鼓腮和吹口哨等動作,每天數次,每次10-15分鐘。
(1)齜牙訓練:控制兩邊嘴角,向兩邊用力齜牙,每組10-20次。
(2)努嘴訓練:用力收縮嘴唇并向前努嘴,做努嘴動作可逐漸避免流口水的癥狀,每組10-20次。
(3)抬眉訓練:向上用力提眉部肌肉,有助于抬眉運動功能的恢復,每組10-20次。
(4)閉眼訓練:反復睜開、閉合雙眼,可有助于眼瞼閉合功能的恢復,每組10-20次。
(5)吹氣或是吹口哨訓練:要盡量吹出氣或吹出聲音,當吹出的氣體越多或者吹的聲音越響亮,就表示周圍肌肉恢復得越好。
(6)鼓腮訓練:閉緊嘴巴使兩邊臉頰同時鼓起,對頰肌及口輪匝肌的運動功能進行訓練,能夠起到使刷牙漏水或者流口水的情況得到緩解甚至消失,每組10-20次。
溫馨提示:在自行鍛煉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訓練次數,循序漸進,切勿過度訓練,引起面肌疲勞,導致事倍功半。
康復中心簡介
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中心創建于1965年,是四川省中醫重點專科、重慶市康復專科聯盟單位、四川省人民醫院骨傷專科聯盟單位、四川省骨科醫院中醫康復專科聯盟單位、四川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員單位。科室擁有四川省名中醫、達州市名中醫各1人,高級職稱7人,碩士研究生6人。科室包括門診治療區和住院病區,其中門診治療室20間、訓練大廳2個,下設5個門診,即:省名中醫蔣仕琪工作室、頸肩腰腿痛病科門診、神經肌肉損傷康復門診、面癱中風康復門診、針灸推拿夜間門診。科室近年來作為合研單位多次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獲市級科研立項和成果7項,發表論文50余篇,形成了醫、教、研為一體,在川東北地區享有盛譽。
專科特色
神經康復專科:專科設置有PT室、OT室、針灸室、推拿室、理療室等。運用各類功能評定、偏癱肢體綜合訓練、截癱肢體綜合訓練、鏡像療法、肌內效貼扎技術、肌力訓練、各關節活動度訓練、器械訓練、關節松動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手功能訓練、言語訓練、吞咽功能障礙訓練、電動起立床訓練、作業療法及各種物理因子等治療技術,治療包括:運動功能障礙(肢體無力、步態不穩、共濟失調、震顫),感覺功能障礙(麻木、沉重感等)、認知功能障礙、吞咽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大小便功能障礙(大便失禁、便秘、尿潴留、尿失禁)、肩-手綜合征、面癱等疾病。
婦產康復專科:采用中藥內服外用、穴位埋線、電針療法、手法復位、物理因子等多方法綜合,治療包括:婦科慢性炎癥、繼發性不孕癥、月經病、盆腹腔臟器術后慢性痛;產后骨盆傾斜、產后脊柱側彎、產后腰痛或盆底痛、產后腹直肌分離或產后恥骨聯合分離、產后術后肌源性尿失禁或尿潴留、產后乳汁不通、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形體恢復;針對試管備孕期綜合調理可明顯提高受孕成功率。
頸肩腰腿痛專科(肌骨疼痛專科):專科設有針灸室、推拿室、牽引室、艾灸室、針刀治療室、微創治療室等。開展中藥、針灸、推拿、艾灸、整脊、針刀、穿刺注射、神經阻滯等治療頸椎病、腰椎病,面癱、膝骨關節炎、肩周炎、骨質疏松癥、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頸源性頭痛、頸型眩暈、網球肘、踝關節扭傷、慢性軟組織損傷、肌肉勞損、狹窄性肌腱炎等疾病。
診療特色
1.中西合璧,優勢互補:神經康復將傳統針灸,推拿治療與現代康復評定、治療相結合;婦產康復選擇采用中藥內服外用、穴位埋線、電針、手法同現代先進物理治療設備相結合;頸肩腰腿痛康復將中藥、針灸、推拿、整脊、針刀同現代疼痛技術如超聲引導下的穿刺注射、神經阻滯相結合。科室堅持中西合璧,優勢互補,不拘一格,為患者提供整體、有效的康復治療。
2.特色診療和新技術:常規開展毫針、頰針、電針、針刀、艾灸、推拿、頭針、刺血及拔罐、梅花針、運動針刺、動筋針刺,穴位埋線、耳穴壓丸、耳針等。特色療法包括運用“透刺和重灸下關穴”治療面癱,“脊柱微調手法”“整脊手法”“太極手法”等推拿手法治療脊柱關節病變,“針灸、電針結合靶向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紫外線照射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婦科治療儀綜合治療各種婦科疾患”“刺絡放血療法”等治療各種痛癥,“腰椎牽引聯合復位手法”治療腰椎盤及關節病變,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恢復期及后遺癥。以上技術達到國內省內先進水平。
中心已開展一系列新技術:神經電生理、經顱磁治療情志病及神經損傷性疾病,IOE置管技術及吞咽診療技術治療吞咽功能障礙,球囊擴張治療環咽肌失遲緩,針灸結合PNF技術治療面癱,蝶腭神經節刺激術治療鼻炎,富血小板血漿技術治療軟組織損傷、關節退變、傷口不愈合等,超聲可視化針刀治療狹窄性腱鞘炎,超聲引導下的針刀、穿刺、注射療法治療各種疼痛,神經阻滯術治療腰椎盤突出伴神經根病,沖擊波治療軟組織疾病和骨科疾病,內熱針治療慢性軟組織損傷,肌內效貼扎技術治療軟組織病等。
科室地址:門診樓東區3樓省名中醫蔣仕琪工作室、頸肩腰腿痛病科門診、神經肌肉損傷康復門診、面癱中風康復門診、
康復樓4樓康復治療大廳、傳統康復治療區;
康復樓5樓頸肩腰腿痛病區、面癱中風康復門診、針灸推拿夜門診。
咨詢電話:0818-2358188
來源: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