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旅游,卻被意大利警方以“應美國要求”逮捕,中國33歲科技人才徐澤偉平白無故遭受無妄之災。這不由讓人想起了7年前的“孟晚舟事件”,同樣是逮捕中國公民,同樣是應美國要求,劇本幾乎完全一樣。
要知道,當初孟晚舟可是在經歷了1028天的“軟禁”之后,才被允許返回國內,那么,這次徐澤偉被逮捕,被指控的罪名是否和孟晚舟一樣?中國在一周內快速行動,又會不會換取徐澤偉的早日回國?
美國這次將網撒向了羅馬
如果沒有這次遭遇,那么這次意大利之行絕對是一場美妙的旅行,只是令這對小夫妻感到意外的,等待他們的不是古羅馬斗獸場,而是冰冷的手銬。意大利警方帶走了他們,但指令不來自意大利政府,而是來自大洋彼岸的FBI。
他所在的公司是芯片界的一匹黑馬,尤其在車規級芯片上做得風生水起,28納米工藝的良品率超過九成,這成績,等于是在美國老牌巨頭的地盤上插了一面旗。很明顯,美國針對中國人才的打擊從來就沒有停過,只不過徐澤偉或許沒有想到,美國的手能伸的這么長。
罪名聽起來很嚇人:涉嫌參與針對美國疫苗機構的網絡攻擊,背后還有“國家支持”。一旦定罪,最高二十年,這哪是逮捕,這是想直接廢掉一個人。抓人需要理由,更需要證據,而美國拿出所謂的證據,僅僅是一個郵箱的登錄記錄而已。
徐澤偉的律師說,他手機丟過,而且“徐”這個姓在中國太普遍了,這種證據鏈,脆弱得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但美國人不在乎,他們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徐澤偉這個人,為什么偏偏是他?因為他手里攥著公司信息系統的鑰匙。
一旦被弄到美國,面對FBI的審訊壓力,那些商業機密和技術核心,還能保得住嗎?他們想要的,或許不是徐澤偉這個人,而是他腦子里的公司藍圖。當然,更重要的是毀掉一個中國的科技人才,就能減緩中國趕超美國的腳步。
美國的打壓,已經從華為這樣的巨頭,悄然滑向了徐澤偉這樣的技術骨干。這盤棋下得更陰險了,它在告訴所有中國的技術精英:只要你身懷利器,走出國門,就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這是一種無聲的恐嚇,試圖在人心上筑起一堵高墻,困住中國科技出海的腳步。
中國回敬一記精準的反擊
只不過這次美國恐怕要失望了,徐澤偉無故被捕一周后,美國媒體傳出消息,富國銀行的華裔高管茅晨月,在中國被限制出境。美媒特意把她的“美國公民”身份拎出來,想用身份政治來造勢。
中方的回應滴水不漏:涉及一起刑事案件,依法辦理。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力道千鈞。茅晨月可不是普通的銀行職員,她是富國銀行中美跨境業務的一把好手,小米、蔚來這些明星企業的巨額融資,都曾從她手中走過。
她主導的某些業務,比如“本外幣共管賬戶”,很可能踩了中國外匯監管的紅線。更何況,她的東家富國銀行自己也不干凈,偽造賬戶、欺詐客戶的丑聞一籮筐。所以,中方對其進行調查,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師出有名。
這一招,打得極其精準,你動我的芯片命脈,我就點你的金融穴位。這不再是簡單的抗議和譴責,而是用對方能聽懂的語言,清晰地告訴華盛頓:你們這樣的霸道游戲,我們也會玩,而且能直接打在你的痛處。
被夾在中間的意大利
這場交鋒里,意大利的角色最值得玩味。幾年前,意大利還是G7里第一個擁抱“一帶一路”的成員,對華合作熱情似火,頗有獨立自主的姿態,也因此嘗到了不少甜頭。但政治的風向,說變就變。
新政府上臺后,在美國的持續敲打和歐盟的集體壓力下,意大利開始搖擺。先是否決了中資對本國半導體公司的收購,現在,干脆直接替美國人動手抓人。很明顯,對意大利來說,利益和壓力是需要考慮國際關系的重要指標。
最諷刺的是,就在不久前,意大利還用48小時火速釋放了一名利比亞戰爭罪犯,甚至派專機護送。一邊是熱情護送,一邊是積極抓捕,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把一個主權國家在大國博弈中的掙扎與無奈,刻畫得淋漓盡致。
浪漫的國度,此刻只剩現實的骨感,它以為自己是在配合盟友,卻不知道自己早已淪為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身不由己。畢竟一旦接受美國的施壓,那就證明國家的主權已經開始有了喪失的苗頭,最終只能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棋子”而已。
規則、人才與話語權的全面戰爭
剝開兩起個案的外衣,內里是中美兩國在三個戰場上的貼身肉搏:科技主導權、金融規則權,以及全球話語權。這場戰爭的核心,最終是對人才的爭奪,過去是吸引人才,現在,則變成了保護人才與獵殺人才的攻防戰。
美國已經習慣了用國內法當國際法,把司法變成一種武器,去精準打擊任何可能挑戰其地位的對手。從商業違規到網絡安全,罪名可以隨時變換,但扼殺中國科技崛起的戰略意圖,從未改變。
他們清楚地知道,半導體是中國的軟肋,也是中國的希望,所以必須不擇手段地圍堵。而這一次,中國的反擊讓世界看到,中方已經不再滿足于外交辭令上的交鋒。
學會拿起同樣的武器,在自己擅長的戰場上,建立威懾,這標志著一種深層的轉變:中國不僅要參與游戲,更要開始影響游戲規則的制定。
結語
徐澤偉的遭遇,給所有在海外打拼的中國高科技人才敲響了警鐘,過去那種“我只管技術,不問政治”的時代,或許已經一去不復返。當大國博弈進入深水區,任何掌握關鍵技術的人,都可能被卷入漩渦,個人的命運,開始與國家的命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緊密相連。
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而對于企業來說,地緣政治風險,必須成為和市場、技術一樣重要的核心考量。出海,不再只是商業版圖的擴張,更是一場對智慧、膽識和風險管控能力的綜合考驗。
信息來源:
今日俄羅斯RT2025-07-11《歐盟旅游高風險?意大利應美國要求逮捕中國IT工程師》
澎湃新聞2025-07-21《美銀行高管茅晨月涉刑事案件,中方限制其出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