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后,韓國面臨的壓力驟增。特朗普說,美日協議將允許日本擴大汽車和部分農產品等美國產品的市場準入,日本還會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其中9成利潤歸美國所有,換取美國把對日本的關稅降低到15%。
看到這一幕之后,李在明政府的心徹底涼了下來。7月24日上午,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準備登上飛機,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就關稅問題展開面對面會談。
然而,韓國財政部幾乎在最后一刻才收到消息,因美國財長貝森特臨時有事,韓美“2+2”磋商無法如期在星期五,也就是7月25日舉行,雙方將盡快重新安排貝森特與韓國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以及兩國高級貿易特使的會晤。
要知道,此刻距離特朗普設定的8月1日全面關稅生效大限,僅剩最后7天。韓國談判團隊措手不及的尷尬,瞬間暴露了這個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在“美日聯手施壓”下的脆弱性。
當特朗普在7月22日高調宣布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時,首爾的談判代表們正在會議室反復推演籌碼組合。日本以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和開放大米、汽車市場的代價,換取美國將對日商品關稅從25%降至15%,這一數字遠超韓國預期。
更令韓國脊背發涼的是,日本讓步的核心領域,竟與美方對韓要求高度重合:進口美國能源資源、農業市場開放、制造業投資基金。
韓國方面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投資者把日美交易,視為韓國談判的基準。”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將很大概率接受與日本相似的協議?!?/p>
這種壓力在貝森特臨時取消會談后達到頂峰。盡管韓方聲稱產業部長金正官和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仍將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等磋商,但財長的臨時缺席,讓談判分量大打折扣。
美日協議的陰影下,一個數字讓韓國談判團隊夜不能寐,4000億美元。這相當于韓國GDP的22%,近乎全年財政預算的五分之四。據韓方代表透露,美國在7月初的會談中強硬要求韓國政府主導設立“制造業合作強化基金”,專門支持韓企在美建廠或注資美企。
該數字的出處耐人尋味。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5月曾提議設立美日聯合主權財富基金,規模恰為4000億美元。美國以此對標韓國,卻無視韓國經濟總量僅為日本三分之一的事實。
韓國企業界私下抱怨,在美投資回報率比本土低3成以上,這筆巨資可能淪為“肉包子打狗”。韓國經濟研究院測算,若按美方要求投資,韓企未來五年損失將超500億美元。
面對美方高壓,李在明政府緊急劃定兩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分別為開放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和擴大美國大米配額。
這一擔心絕非空穴來風,2008年李明博政府因恢復美國部分農產品進口,引發大量韓國民眾“燭光集會”,執政根基幾近動搖。李在明不想政治自殺,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走鋼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