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只有600萬的新加坡在今年上半年卻接待了833萬人次的國際旅客,不過新加坡并不滿足于現狀。
今年的東南亞旅游市場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受到安全擔憂和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影響,今年上半年泰國入境游客不升反降。而隨著中國和馬來西亞互免簽證從試行到長期,中國赴馬來西亞的游客快速增加。今年馬來西亞接待中國游客預計將達500萬人次,在未完全免簽的2023年僅為150萬人次上下。
2024年2月中國和新加坡實現了互免簽證,當年中國就重回新加坡最大外國游客來源地。今年上半年,有148萬人次的中國游客到訪新加坡,與去年同期數據大體相仿。
新加坡旅游市場已頗為成熟,想要實現游客大比例增長并不容易。不過一直善于提前布局的新加坡,已經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通過辦會展來拉動旅客入境,進而推動旅游業發展。
在旅游行業,會展業又被細分為會議、獎勵旅游、論壇與展覽(MICE)四個方向。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ICE旅客在新加坡的平均消費是休閑旅客的1.7倍至2倍,MICE是推動新加坡旅游業實現高品質、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引擎。
旅游發展新方向
6月下旬,擁有1700座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禮堂幾乎座無虛席,擠滿了從全世界各地趕來的華商和投資者,前來參加“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分享出海經驗,這已是論壇第二次在新加坡舉辦了。
在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中,很多選擇地理距離近、文化差異較小的東南亞作為踏出國境的第一步,這一趨勢也為新加坡帶來了新的機遇。作為地區的航運、貿易和金融中心,很多中國企業利用這一便利性,選擇在新加坡辦會辦展,擴大國際影響力,使得中國已成為新加坡拓展MICE業務的核心市場。
新加坡的會展業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時間并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看到了會展業巨大的發展前景,相繼出臺了多項措施扶持會展業發展,并成立了隸屬于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覽與會議署,以市場手段整合各種會展資源。如今新加坡在開展全球市場營銷活動時,把自己定位為“全球最佳會展城市”。
新加坡雖然國土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里,但在這不大的國土面積上,居然有包括新加坡博覽中心在內的六座專業會展場館。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發展會展業,潘政志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新加坡還打算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造新的MICE中心。這勢必將進一步鞏固新加坡在地區會展業的實力和地位。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展覽場所。如位于新加坡市中心核心地段的中國文化中心,11層的建筑內設有展廳、劇場、圖書館、教室等活動場地,是中國在海外建設的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文化中心之一。如今有關中國文化的演出和展覽絡繹不絕,成為中國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文化出海的重要平臺。
趨利避害
不過去新加坡辦展或參展并非沒有“吐槽”之處。參與者提到最多的便是新加坡的物價。經濟學人智庫(EIU)在2024年公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顯示,新加坡和蘇黎世超過紐約,并列成為當年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在這背景下,像曼谷這樣成本較低的其他亞太樞紐城市,與新加坡在會展業上形成競爭。
無法單純通過價格來競爭,新加坡會展業通過提高附加值的方式來提高競爭力。比如,新加坡雖然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為安全的城市之一。潘政志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作為世界級的會展目的地,新加坡在數字安全、衛生安全、基礎設施安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一直作出堅定承諾,為活動組織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礎。
今年新加坡提出了“旅游業2040”目標,其中提出了三大關鍵支柱,除了MICE外,另外兩大支柱為休閑旅游和中轉過境旅游。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五航站樓已在今年上半年動工,預計在203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將多達5000萬人次,使機場客容量增加超過50%。
雖然按照旅行的目的劃分為會展旅行和休閑旅游,但在實際情況中兩者并非完全割裂,會展旅行雖然有商務會展的需求,但在閑暇之余,也會像休閑游客一樣,探索一些本地景點和美食。
對于中國游客來說,在新加坡不用擔心“吃不慣”的問題,中餐的層次豐富,除了各種地道的中餐外,還有很多具有新加坡特色的中餐,如結合傳統中國菜烹飪手法與南洋香料的娘惹菜,以及融合中西食材和做法的現代新加坡菜系(Mod-Sin)。
可持續發展
600萬人生活在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得新加坡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新加坡每年還要接待大約1600萬人次的入境游客,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新加坡旅游業乃至新加坡的重要課題。
走在新加坡街頭,林木花草終年蒼翠蔥郁,花開不斷,所以常被稱為“城市花園”,不過如今在新加坡再提起這一說法,常常會被新加坡人委婉地提醒,“這一說法已過時了”。早在2005年,新加坡就調整了建設目標,由原本的“花園城市”理念轉向“花園里的城市”,城市綠色環境從“好看”轉向“好用”。
在完成地面空間的綠化后,新加坡在謀劃如何讓綠化“上天”。新加坡高層建筑密集,新加坡政府推動在鋼筋混凝土內建設“空中花園”,很多高樓大廈的外墻凸凹處、樓宇連廊、陽臺等都長滿了綠植和鮮花,將樓宇建筑裝飾得如同巨大的“花瓶”。這不僅讓酒店和辦公樓的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自然,同時對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來說,“空中花園”還在平面以外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舉辦會展時,新加坡也努力將這種理念運用其中。從會展場所的太陽能屋頂,到新MICE中心的引入低碳建筑設計,新加坡認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將促進新加坡會展業的發展,潘政志表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出海時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新加坡的綠色會展設施和全流程碳中和服務,恰好可以滿足了這一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