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持續屠殺加沙平民,這背后說明了什么?國際社會對此又是什么態度呢?
這邊以色列剛在敘利亞停火,那邊它就又開始在加沙地帶屠殺平民了。20號當天,以軍再次對領取救濟物資的加沙民眾開火,直接造成至少85人死亡。此事件一出,隨即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對于這件事,以色列方面還承認證實了,稱在人道援助物資發放點附近確實發生死亡事件,但死亡人數被夸大。死亡人數究竟有沒有夸大,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軍確實向加沙難民開火了。并且這不是以軍第一次這么做了,在這之前,就已經多次發生類似的事,至少造成800名平民在試圖領取援助物資的時候喪生。
領土野心與戰略控制:以色列軍事行動的真實目的
以色列在敘利亞停火后立即轉向加沙地帶發動襲擊,表面上宣稱打擊哈馬斯,實則暴露其對加沙的長期領土野心。自2025年3月重新封鎖加沙以來,以軍通過控制援助物資分發制造人道危機,將加沙200萬平民壓縮在5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形成"露天監獄"式管理。這種"滴灌式"援助模式被聯合國揭露為"將食品武器化",僅5月27日至7月20日,就有995名平民在領取物資時遭槍擊死亡,6011人受傷。
以色列在加沙南部開辟15公里長的"馬根·奧茲"軍事走廊,將汗尤尼斯東西部切割,并計劃在拉法建設所謂"人道主義城",試圖通過物理隔離實現對加沙的永久控制。這種做法與1967年占領約旦河西岸時的策略如出一轍——通過軍事走廊和定居點蠶食土地,最終實現吞并。內塔尼亞胡政府甚至暗示由以色列直接管理"人道城",徹底剝奪巴勒斯坦人的自治權。
以色列的行動得到美國的默許。盡管28國聯合聲明譴責其行為,美國卻拒絕加入,反而指責聲明"不理性"。這種雙重標準背后,是美國對以色列戰略價值的考量:以色列作為中東唯一的猶太國家,是美國在該地區的重要盟友,其存在有助于制衡伊朗和阿拉伯國家。然而,隨著加沙死亡人數突破5.9萬,美國國內輿論開始分化,越來越多民眾要求減少對以軍事援助。
國際社會的撕裂與共識:28國聯合聲明背后的博弈
7月21日,英國、法國、日本等28國發表聯合聲明,罕見要求以色列"立即結束加沙戰爭",并批評其援助模式"危險且加劇不穩定"。這一聲明標志著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容忍度的臨界點已到:聲明不僅譴責以軍直接射殺平民,更點名批評美國支持的"加沙人道主義基金會"實為"死亡陷阱"。日本作為美國盟友加入聲明,顯示美國在亞太陣營內的影響力正在松動。
但聲明內部存在微妙分歧:歐盟國家強調"遵守國際法",而阿拉伯國家要求"徹底停火并解除封鎖"。德國雖未公開簽署聲明,但外長私下向以色列表達"最嚴重關切",要求其遵守歐盟協議。這種"口硬心軟"的態度反映出西方國家在維護價值觀與地緣利益間的掙扎——既想展現道德立場,又不愿得罪以色列這個戰略伙伴。
以色列對聲明的回應充滿傲慢。外交部稱其"脫離現實",并將責任推給哈馬斯,聲稱以方已多次接受停火提案但遭拒絕。這種辯解顯然站不住腳:哈馬斯早在7月4日就提交了停火積極回應,而以色列卻在談判期間持續推進地面行動,甚至在7月23日空襲加沙城西南部居民區,造成7名兒童死亡。
真主黨發聲與地區危機升級:中東火藥桶的新導火索
沉默兩天后,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卡西姆于7月22日發出重磅譴責,稱美以對加沙的侵略"越過所有人類和道德準則",并呼吁實施制裁。這一聲明與真主黨此前支持伊朗的立場不同,直接將矛頭指向以色列的核心利益,標志著地區沖突進入新階段。
真主黨擁有超過15萬枚火箭彈,其在黎巴嫩南部的軍事存在對以色列構成直接威脅,而伊朗通過真主黨向加沙輸送物資的通道,更是以色列的心腹大患。 卡西姆的呼吁得到伊朗呼應。伊朗外長阿拉格齊21日表示,鈾濃縮項目不會停止,并將與英法德重啟核談判,這被視為對以色列的戰略牽制。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導致黎巴嫩邊境交火頻率增加,而胡塞武裝7月21日對以色列機場發動無人機襲擊,進一步激化矛盾。 國際社會對局勢升級的擔憂與日俱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加沙人道狀況"正在急劇崩潰",最后的生命保障系統即將瓦解。南非和哥倫比亞組建的"海牙集團"正召集32國商討法律手段,試圖通過國際刑事法院追究以色列戰爭罪責任。然而,這些努力在以色列的強硬態度和美國的否決權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這場危機的本質,是霸權邏輯與生存權的激烈碰撞。以色列試圖通過軍事優勢實現永久控制。而國際社會的分裂與妥協,讓正義的天平遲遲無法傾斜。當28國聲明遭遇美以聯手抵制,當真主黨吶喊淹沒在導彈轟鳴中,加沙的明天依然籠罩在血與火的陰影里。歷史終將證明,以殺戮換取的"勝利"注定無法持久,真正的和平只能建立在尊重生命與主權的基礎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