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有6名大學生在內蒙古一家企業參觀學習時,不幸溺亡。消息傳出后,引發廣泛關注。
根據呼倫貝爾市應急管理局的通報,事故發生在上午10點20分左右,來自東北大學的6名學生,當時正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的過程。但是事發現場的格柵板,突然發生了脫落,從而導致學生們掉進了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目前,屬地黨委政府、東北大學、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開展善后處置工作。
24日上午,中國黃金集團母公司"中金黃金"發布公告,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公告稱,事件發生后,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組織處理,及時按相關程序上報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目前各項處置工作正有序進行。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3日晚,東北大學一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遇難者是大三本科生。受訪學生表示,他也曾去過事發選礦廠,平時浮選區員工也就二三十人,實習參觀時學生和老師比浮選車間員工多。他還提到,"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板子可能會受不住"。該學生還表示,浮選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幾米,里面是礦漿,"類似于泥石流,人掉進去動不了。"
那么,什么是浮選?事發現場的格柵板為什么會突然脫落?
業內人士介紹,所謂浮選,其實是通過泡沫浮選法,將礦物和廢石進行有效分離的一種方法。而浮選槽,就是用來實現這一過程的、比較大的槽體容器。它的深度一般在8到15米之間,其中的礦漿水內,通常含有大量懸浮物、化學藥劑和重金屬離子,具有腐蝕性和高溫風險。人一旦掉進浮選槽,基本沒有生還的希望。
正因為這個原因,浮選槽周圍區域都屬于工業高危區域。雖然在其上方,通常會設置安裝防護性的格柵板,以方便人員行走、觀察、搶修設備。但是,格柵板的安裝也需要滿足嚴格的安全標準,比如承重能力、抗腐蝕性能、穩定性等等,還需要定期進行檢修。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涉事企業曾發文稱,浮選車間完成了"格柵板更換",并實現了2024年安全"零事故"。另有業內刊物在2011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烏努格吐山 銅鉬礦,采用了32臺當時國內最大的特大型浮選機,因此將該礦山一期工程選別銅鉬礦石的能力提高到3.6萬噸/天,位居國內前列。
但是沒人能預料到,就在這個夏季,在一個短短的瞬間,脫落的格柵板,吞噬了六條年輕的生命。而幸存的教師,今后或許也將繼續背負著來自身心的雙重傷害。這種安全防線的崩塌,究竟是誰之過?
防災救災專家韓新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表示,格柵板是安裝在浮選槽等設備上方或者通道處的金屬網格板,一方面可以作為平臺或者通道,用于人員通行。另一方面,還要起到防護隔離效果,主要是要防止人員或物體墜入到下方的設備或空間。這一設計還能讓礦漿上方的氣體順利流通,不影響到浮選工藝的正常進行。所以合格的格柵板必須具備足夠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相關要求都比較嚴格。材質的選用、安裝的穩定性等等,都要進行定期的檢測。
韓新指出,此次事故中的格柵板究竟是自身的質量問題、設計問題,還是安裝的問題,或者是有什么外力導致了它的脫落,相關的原因,還有待于官方的調查。后續也應該針對調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一一進行整改。
與此同時,雖然這起事故以最慘烈的方式,尖銳地揭示了企業安全管理的致命疏漏。但問責,或許不該止步于涉事企業。
記者注意到,如今在東北大學的官網上,依舊可以看到2017年發布的一份《本科生實習安全管理辦法》。其中提到:學生實習前,各學院(部)應在實習單位指導下,認真充分考察實習場所、生活環境。同時,應確保實習單位是遵守法律法規的、管理嚴格的。但在此次實習過程中,這份管理辦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落實,值得打上一個問號。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有遇難者的同學在事發后提到,涉事區域并非是第一次接受學生參觀學習,而且他們對于該區域的危險性及格柵板的安全問題,也有一定認知和疑問。那么對于這種明顯是危險區域進行的參觀學習,是否還需要制定更多的安全措施和預案呢?
對此,記者注意到,這份管理辦法中還提到:應組織實習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辦理人身保險,并根據專業實習性質及實習現場情況,制定"實習安全協議書"及"學生實習安全承諾書"。如果這些措施得到了落實,此次事件中的相關教師和學生,應該也簽署了相關的協議書或承諾書。不過,這些信息目前并沒有公開,我們也不得而知。
那么,此次事故中,涉事各方該如何為自己的疏忽或過錯承擔法律責任?悲劇中暴露出來的安全漏洞,又該用何種方式來彌補?
律師游云庭表示,涉事企業和校方應當預先就相關參觀學習場所和路線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比如,哪些區域適合進入,哪些區域不適合?可以參觀學習的區域,對于參觀的人數是否要做個限制?是否有必要安排專業的安全員全程監護……這些問題,都需要有具體的措施來回答。如果調查認定存在安全管理責任確實,根據《刑法》等法律法規,將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游云庭同時表示,面對這場悲劇,我們必須進行深刻而徹底的反思。企業應將安全生產置于首位,高校應強化實習安全教育,雙方應通過細化安全責任條款的細化和落實,來為參觀學習的學生的安全做足保障。總之,要將悲劇轉化為警醒,要讓每一塊格柵板,都成為真正的"防護板",而不是"奪命板"。
看看新聞記者: 金梅 陳昱卉 阮麗
編輯: 阮麗 陳昱卉
責編: 金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