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編號為“FYUST20250001”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火速在網上流傳開來。
而這個通知書則出自剛剛成立不久的福耀科技大學,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不是它的設計,而是當中的一個細節,校長的親筆簽名。
簽下這份通知書的是王樹國,也是前西安交通大學的校長,如今的福耀科技大學的首任校長。而它的接收者,是一位名叫張同學的本科新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唯一一份由校長簽名的通知書。
據了解,首批被錄取的50名學生,每人收到的通知書上,簽名部分都是福耀科技大學王樹國校長本人親自一筆一劃親手完成的。
用最傳統、最不“高效”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學校最直接的歡迎和尊重。
王國樹校長親自寫的通知書,也是一種清晰的態度表達。
他在校內會議中提到:“我們希望這不是一張簡單的通知書,而是一份責任的傳遞。每一個學生走進福耀科大,從第一天起,就應當知道這里對‘認真’的標準。”
我們為什么需要一所“不一樣”的大學?
對這個問題,王樹國校長說,大學不是流水線,不是用來“批量生產人才”的地方。
福耀科技大學剛在今年2月獲得教育部正式批復,作為一所“民辦公助、非營利”性質的新型高校,它從開始,目標就定得很明確。
不求規模多大,但要起點高、方向清晰,目標是辦成一所重科研、重質量、面向未來的大學。
對此,他們提出了16個字的辦學理念,“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國際化”。
換句話說就是,學校不會一味進行擴招、追求數量,而是希望真正把精力集中在一小批愿意深入學習、愿意動手實踐、也愿意鉆研問題的學生身上,帶著他們一塊兒走得遠一些、深一些。
并且王樹國校長反復強調,學校的目標是與學生“共同探索未來”。
所以,當校長和幾位老師親自逐字核對50份通知書上的信息時,他們校對的不僅僅是姓名和編號,更是在校準這所大學的初心。
而這批首屆本科生,只招50人。
但能享受到的教學資源,可以說非常“壕”,接近1:6的師生比。
這意味著,平均每位學生背后,都有六位教師在支持。
這可是在今天任何一所大學里,都是一個非常奢侈的配置。
在這里,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者,而是探索路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他們與學生平等,唯一的區別,不過是比學生“早走了幾步”而已。
與此同時,福耀科技大學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也交出了一份相當亮眼的“首秀”。
在高考大省河南,福耀科大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投檔線定在了658分,在全省百萬考生中,這一分數大致對應第5456名。
這個成績,已經超越了不少“985”或者“雙一流”高校的部分專業。
廣西的錄取分數也不低,616分投檔,放在當地同批次招生院校中,是一個中上甚至偏上的水平,甚至可以說比較搶眼。
而在江西情況也類似,在物理類中,福耀科技大學最低投檔線617分,最低投檔排名4400名,比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還要高。
這些來自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廣西五省的年輕人,本可以輕松邁入任何一所985或“雙一流”名校。
但他們沒有選擇現成、穩定的路徑,而是選擇了這所剛剛獲批、完全沒有“歷史成績單”的全新學校,報考福耀科大智能制造工程的本科專業。
智能制造,是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方向,和機械、人工智能、工業軟件等多個領域密切相關。
這一專業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高,意味著選它的學生,不僅是沖著“就業好”,也往往對未來有自己的思考。
這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剛剛起步、理念明確的新型大學,希望以更高的標準、更小的規模、更務實的方向,去建立一種不一樣的大學形態。
一批在高考中成績優異、但并不想走傳統路徑的年輕人,他們也愿意試一試,愿意把四年時間交給一所“零起點”的學校,一起探索一條可能更難走、但更值得的路。
在發出通知書時,王樹國校長親手寫下了一段36字的寄語,送給這批“001號”學生們:
“你們不僅僅是學生,也是這個大學形態的創建者,更將會是這個新時代的開拓者、貢獻者!”
字數不多,但字字有分量。因為這不僅是鼓勵,更是一份叮囑。
王樹國校長希望這些年輕人,不只是來這里讀書拿文憑的,而是能真正參與到一所新大學的成長中來。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