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場比賽:一邊國際象棋,一邊拳擊?上一秒還在精心布局,緊接著就撤掉棋盤,戴上拳套,“直拳、勾拳、擺拳”輪番上陣。鐘聲一響,打得鼻青臉腫的選手又得回到棋盤,繼續下一招。這不是段子,而是真實存在的“國際象棋拳擊賽”(Chess?boxing)。
事情要從這種運動的起源說起。最早它只是出現在漫畫和行為藝術里——法國漫畫家啟發,后在德國地下車庫露個臉。但如今,它已經成了一個拿到資本擁抱的全球賽事。截至目前,這項比賽在38個國家都有分支機構,連口號“戰斗在擂臺上,戰爭在棋盤上”都搞成了商標。
要說它有多火?2022年,美國網紅主播路德維希自掏腰包,在洛杉磯辦了場大型棋拳比賽。結果,現場吸引了超過1萬名觀眾,直播平臺同時在線人數更是達到驚人的31萬人次,24小時后的回放量突破280萬次。一夜之間,“國際象棋拳擊”就從地下秀場躍進了大眾視野,連當地主流媒體都聞風而動,專程趕到現場報道。
有了流量,資本也隨之而來。現在倫敦、巴黎等城市的頂級體育館都加入了棋拳賽的場地名單。法國甚至在2023年的國際象棋拳擊世界錦標賽上拿到了9枚獎牌,選手數量在幾年內翻了好幾倍。英國更是把比賽直接搬進了酒吧,配上啤酒和搖滾樂,活脫脫一場體育版的狂歡節。
棋拳賽的支持者們高調宣稱,這是人類史上最全能的比賽,因為它同時考驗“腦力”和“拳頭”——既要冷靜理智地思考,也要沖動熱血地出拳。這種戲劇化的反差,完美符合短視頻時代觀眾快速消化刺激內容的需求。一時間,有人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奧運會選錯項目了,真正能體現人類極限的運動,應該是國際象棋拳擊!”
不過,這種新奇的運動也引來不少質疑聲。棋壇人士批評它“太過噱頭”,拳擊業內人士更指出,頻繁從激烈的肉搏迅速轉到復雜的腦力運算,對大腦和神經系統來說是一場不小的折磨。有業內人士坦言:“剛從拳擊臺上下來的選手,又要馬上冷靜下來思考棋盤上的布局,這對大腦的負擔有點太大了。”
面對爭議,主辦方也緊急調整規則:縮短拳擊回合、引入腦震蕩現場檢查機制等。但這些細節措施,往往被現場的燈光和網絡平臺的瘋狂叫好聲所淹沒。
從地下藝術到爆款賽事,“國際象棋拳擊”似乎精準踩中了流量時代的每個熱點:刺激的畫面、情緒的快速轉換、娛樂化的包裝。但如果它想要走得更遠,真正成為一種受人尊重的正規體育項目,或許還得回答清楚一個問題:這到底是項值得長期投入的競技運動,還是僅僅是資本和流量的一場狂歡?
至少在現在看來,它依舊像是一場熱鬧的秀,而這場秀究竟能持續多久,可能就要交給時間來證明了。
原標題:《下棋+拳擊二合一:另類競技崛起,還是資本流量在“割韭菜”?》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