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旅行 VACATION
你肯定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旅行歸來,手機相冊爆滿,精心挑選了九宮格發完朋友圈,心滿意足。
可沒過幾個月,再想回憶某個小館子的名字、那條偶遇的可愛小巷在哪,或者當時夾在筆記本里的那張特別的車票放哪兒了,記憶就像蒙了層霧,怎么也想不真切。抽屜角落里,或許還靜靜躺著一疊漸漸泛黃、卷邊的票據和地圖,它們承載著當時的溫度,卻終究難逃被時間沖淡、散落的命運。
我們總想留住旅途中的吉光片羽。
有人依賴手機相冊和云端存儲,方便快捷,但指尖劃過屏幕的快感,似乎少了幾分沉淀的厚度和分享的儀式感;有人向往精致的手賬,羨慕達人筆下生花、排版精美的游記,可一提筆,又擔心自己“手殘”、“字丑”、“沒時間”,最終望而卻步。
那些獨特的風景、偶遇的笑臉、舌尖的驚喜,還有那一刻的自己,難道只能模糊地存在記憶深處,或者零散地封存在電子設備和抽屜角落?
記錄與留存的困境,催生了一個樸素的愿望:能不能有一種方式,不需要高超的手藝,就能把旅途的“碎片”輕松聚合、固化,變成一本真正可以觸摸、可以翻閱、可以隨時拿給家人朋友分享的“書”?
這,就是《非去BOOK》誕生的初衷。
它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攻略書,也不是要求你成為手帳大師的精美畫冊。
它更像一個貼心的“旅行記憶孵化器”,一個零門檻的“個人出版社”。
02
去旅行 VACATION
說到記錄旅行與生活,我們總會想到一些閃閃發光的人。
比如足跡遍布全球的旅行達人@itsRae,她的鏡頭和文字總能精準捕捉旅途中的情緒與故事。
她說:“無意中發現“講故事”給別人聽是我喜歡做的事;而“旅行”讓我的故事有更多的素材;接著,故事的方式可以是視頻、文字、和音頻——于是,就有了這個頻道。”
手帳圈里備受喜愛的@不是悶,她分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記錄本身沒有門檻,你當下的痕跡,就是最好的素材。
生活不是等待被裝飾的空白頁,而是正在發生的、值得被原樣珍藏的故事。”
還有那些用心記錄親子時光的媽媽們,比如@年糕媽媽,帶著孩子看世界,用照片和簡單的文字記錄成長的點滴。
她認為:“和孩子一起經歷的每一刻,都值得被好好安放。日后一起翻看,是比任何說教都珍貴的回憶。”
這些達人們不約而同地傳遞著: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記錄,旅行的每一處風景都值得留存,而照片、票據、簡單的涂鴉、甚至一片樹葉——這些看似普通的“原件”,本身就是最有溫度、最獨特的“書寫素材”,無需過度修飾。
《非去BOOK》正是深諳此道。
它不要求你成為第二個itsRae,也不需要你像不是悶那樣精通排版。
它相信,你走過的路、收集的票根、拍下的照片、即興寫下的只言片語,就是構成你個人旅行之書最完美的“原材料”。
“美學派”的誕生,源于一個清晰的洞察:現代人對于“美”和“品質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但這種需求不應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
“美學派”想做的,是把“美學”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讓普通人也能輕松觸摸、參與和創造。
它關注的不只是“看”的美(如藝術畫冊),更是“用”的美和“創造”的美。
它希望提供的是兼具實用功能與審美愉悅的生活解決方案,讓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生活質感,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和自我表達的滿足。
《非去BOOK》正是“美學派”理念的典型落地。
它解決了旅行記錄“留存難”、“操作繁”的痛點(實用功能),同時通過精心設計的頁面、高品質的紙張、附贈的藝術拼貼素材(審美愉悅),極大地降低了用戶創作一本“美”的、屬于自己的書的門檻(創造的美)。
它鼓勵用戶用最本真的素材去表達,這正是“美學派”所倡導的“日常美學”和“參與式美學”。
作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的生活遠非詩和遠方。
大部分時間,是在格子間、通勤地鐵和家之間三點一線。
以前,我也覺得“記錄生活”是件挺奢侈或者需要大塊時間的事情。
直到遇到了《非去BOOK》,它徹底改變了我對“記錄”的認知——或者說,它讓我把一直想做但沒做成的事情,變得極其順手。
我的“旅行”定義被拓寬了。不再只有遠方的異國他鄉。
周末一次心血來潮的Citywalk,探訪了城市角落里一家開了幾十年的老書店,那張手寫的購書清單和書店老板送的書簽;某個加完班的傍晚,抬頭看見的絕美晚霞,順手拍下打印出來的照片;甚至只是家附近公園里,春天第一朵綻放的玉蘭,被我夾進書頁里的花瓣……這些,都成了我《非去BOOK》里的“章節”。
我開始有意識地,甚至帶著點游戲心態去觀察身邊。以前麻木走過的路,似乎變得生動起來。
收集票據、隨手寫幾句感想、貼張照片,真的就像把書頁“喂”給當天的經歷,幾分鐘就搞定,毫無負擔。
奇妙的是,當這些零散的“碎片”被安放在那本厚實的書里,它們仿佛獲得了新的生命。 摩挲著帶有紋理的紙頁,看著自己或工整或潦草的字跡,聞著紙張和油墨混合的淡淡氣味,還有那些實實在在貼上去的“證據”……一種難以言喻的踏實感和滿足感油然而生。
它不再是一本需要“完成”的任務,而是一個持續生長、容納我生活片段的溫暖容器。
翻看它時,那些瞬間的氣息、溫度、情緒,會異常清晰地涌現。
每一個平凡或不平凡的日子,都在真實地流淌過,并被溫柔地接住了。
這份被“看見”和“留存”的感覺,讓我們對庸常的日子,也生出了更多的耐心和熱愛。
總有一個地方,會溫柔地收藏我此刻的吉光片羽。
所以,如果你也:
厭倦了旅行記憶在手機里“吃灰”或票據在抽屜里“發霉”;
羨慕手帳達人的精美記錄,又被“手殘”、“沒時間”勸退;
渴望一種更實在、更有溫度的方式,留住旅途或日常的閃光點;
想送朋友一份獨特、有心意、能承載共同記憶的禮物;
那么,《非去BOOK》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那個答案。
它不需要你有多好的畫技或文筆。
書里99個關于城市、自然、民俗與自我的新奇視角游玩提示(哪怕只是用在探索你熟悉的城市角落),就是靈感的火花。
配套的99張藝術拼貼素材,源自梵高、莫奈等大師畫作及復古科學插圖,輕松撕貼就能提升頁面美感;
獨特的撕拉設計,右頁素材全部可輕松撕下拼貼;
全白可平攤書封,方便創作;
復古牛皮紙書盒,既是保護也是裝飾……
所有的產品設計都在無聲地降低著操作難度,提升著創作愉悅感。
它鼓勵你使用“原件”。 門票、車票、樹葉、照片、即時寫下的感想……這些真實的痕跡,就是你的書里最動人的內容。
你的素材,就是最好的排版。
它最終會變成一本真正的“書”。
一本可以放在案頭、茶幾,隨時翻閱,和朋友家人分享的實體書。一本厚度可觀、質感十足的,屬于你自己的《XXX的XX之旅》。
隨書附贈的山西特色線路海報(含4條精選路線),不僅是實用的旅行參考,本身也是絕佳的手作素材。
說到底,《非去BOOK》做的,是幫你把散落的時光“釘”成冊,讓易逝的記憶“長”成書。
它讓你從旅途的“讀者”或生活的“過客”,變成自己故事的“作者”和“出版人”。
當旅程結束,或尋常的一天過去,你知道,那些吉光片羽并未消散,它們已在紙頁間安家,隨時等你,或與你珍視的人,一起重逢。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