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季度,中國公募基金行業交出一份里程碑式答卷:總規模首次突破34萬億元,單季度激增2.24萬億元。這份成績單背后,是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基金的強勢吸金,更是AI、醫藥等新興賽道對傳統消費龍頭的權力更迭。在利率波動加劇與地緣沖突頻發的復雜環境下,機構投資者正通過ETF工具與另類資產配置,構建"攻守兼備"的投資新范式。
資金流向大變局:債券ETF上演"速度與激情",另類投資成黑馬
二季度,債券型基金規模增長8653億元,貨幣基金增量達9505億元,兩者合計貢獻超八成新增規模。這一趨勢在ETF市場體現得更為極致:債券ETF總規模激增1600億元至3800億元,其中科創債ETF上市兩日便吸金660億元,創下同類產品發行紀錄。
機構瘋狂布局債券ETF的邏輯清晰可見。在利率中樞下行背景下,這類產品既可作為底倉配置獲取穩定票息,又能通過二級市場交易捕捉波動收益。某頭部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師指出:"債券ETF的流動性優勢在震蕩市中尤為突出,尤其是含權品種能有效對沖權益市場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黃金ETF、REITs等另類投資以45%的增速成為黑馬。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達750噸,國內黃金ETF(159834)年內凈值增長28%,其99.9%持倉與Au99.99現貨無縫掛鉤,成為對沖美元走弱的地緣利器。
REITs市場同樣火熱,保障房、新能源等政策支持類項目獲資金青睞。中金公司研究指出,當前REITs市場分紅收益率達4.2%,較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溢價超150個基點,凸顯配置價值。
盡管股票型基金整體增量超2700億元,但資金流向呈現顯著分化。華夏、易方達等頭部公司權益ETF規模增速超9%,中際旭創、新易盛等AI算力龍頭被集體加倉;而白酒板塊遭遇大幅減倉,貴州茅臺雖仍居公募前三大重倉股,但持倉市值環比減少12%。
投資風向標轉向:茅臺讓位AI醫藥,兩類資產成新寵
公募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揭示關鍵信號:寧德時代、貴州茅臺、五糧液雖仍列前三,但小米集團-W、中芯國際等硬科技標的,以及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創新藥企業新晉榜單。廣發基金劉格菘二季度砍倉新能源車龍頭賽力斯,轉而重倉協創數據(持倉增幅76%)和港股互聯網;永贏基金張璐更直言"人形機器人是未來十年的蘋果產業鏈",其管理的產品重倉宇樹科技等機器人概念股。
這種調倉背后是機構對產業趨勢的判斷。高盛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AI基礎設施投資年復合增長率將達35%,算力、數據要素、機器人三大賽道有望誕生十萬億級市場。
當34萬億公募規模站上新起點,這場資金大遷徙折射的不僅是市場偏好轉變,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微觀鏡像。從債券ETF的防御屬性到AI醫藥的進攻鋒芒,從黃金的避險功能到亞太科技股的成長紅利,機構投資者正用多元配置書寫新時代的投資哲學。在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博弈中,唯有那些能平衡風險與收益、兼顧當下與未來的策略,方能穿越周期,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