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作為美國傳奇總統,雖然在私生活方面黑料頻出,但這并不影響美國人對他的好感。
而克林頓在總結自己總統生涯中,承認自己曾做錯過兩件事。
其中一件是:如果不是逼著烏克蘭放棄核武器,也許不會有如今混亂的國際形勢。
而另外一件是與我國當年加入世貿組織有關,此事也讓克林頓后悔不已。
然而,事實上,克林頓假如沒有做這兩件事,真的會改變現在世界格局嗎?
“勸烏棄核我的錯”
1994年的烏克蘭剛剛經歷蘇聯解體,那時的烏克蘭國庫空虛、經濟崩潰。
而更讓烏克蘭頭疼的是,他們還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核武庫。
烏克蘭一下子分到了約1700枚核彈頭,讓它一躍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
這充足的核武庫原本是一種威懾力,可如今在烏克蘭看來卻是一個燙手山芋。
原來,光是為了維護這些核武器,烏克蘭每年竟然要耗費幾十億美元。這筆費用足足占了烏克蘭財政預算的三分之一。
這對于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都困難的烏克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這么多的核彈頭在烏克蘭手里也讓美國憂心忡忡,美國深知核武器的殺傷力,擔心烏克蘭這個剛獨立的國家,會不會在某個沖動的時刻,將核武器對準美國。
畢竟,蘇聯解體的余波還未完全消散,美國在其中沒少攪弄風云。
這時候,克林頓找準了機會,聯合俄羅斯,找到了烏克蘭。
克林頓稱只要烏克蘭將這些核彈頭拆解掉,美國就許諾給烏克蘭1.75億美元的援助,除此之外,美英俄三國會保障烏克蘭的領土安全。
克林頓開出的條件,對烏克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這樣一來,烏克蘭不僅能省去核武庫每年巨額的維護費用,還能得到安全保障,便很快答應下來。
于是,1994年12月,克林頓帶著俄烏英領導人簽了《布達佩斯備忘錄》。按照協議,烏克蘭將所有核武全部運到俄羅斯拆解,美國還派去了 5 萬士兵監督。
就這樣,烏克蘭徹底成了無核國家。
當時國際上都以為這是三贏的局面,可誰也沒想到,這個協議后來完全成了笑話。
2022 年,俄烏戰爭全面爆發。
美國的確送去了援助,可除了經濟和武器援助,美國根本沒有進行實質上的軍事干預。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多次指責擔保國未履行義務,可一切都晚了,烏克蘭手里已經沒有了談判的籌碼。
就連克林頓也在2023 年接受采訪時,罕見地討論道,如果當時他沒有勸烏克蘭放棄核武,可能結果不會是現在這樣。
那如果說烏克蘭棄核是克林頓的一個重大失誤,那么推動中國加入 WTO,則是他另一個遺憾。
“助中入世我的錯”
2001 年,中國正式加入 WTO。
這則消息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疑是個極好的消息。
因為當時的中國,正需要打開國門,對外發展經濟。而加入世貿,能和其他國家平等貿易,消除其他國家對中的貿易歧視政策。
但中國加入之前,曾不止一次的遞交加入WTO的申請,可結果無一例外,均被駁回。
可后來,克林頓卻改變了做法,不僅不阻撓中國申請,反而還積極推動中國的加入。這到底是為什么?
原來,克林頓同意中國加入WTO,其實心里也打著自己的算盤。
他覬覦中國市場,想著中國加入世貿后,美國產品能占領中國市場,把中國當作儲備倉,等美國經濟在里面撈夠了再狠狠撤回,這樣中國的市場就會被完全破壞。
可現實卻狠狠打了克林頓的臉。
中國入世后,腳踏實地的發展經濟,不僅通過貿易體制的改革完全釋放市場活力,還推出一系列法律政策來保護中國的市場免受沖擊。
在這樣的發展下,中國的GDP 從 1.3 萬億美元直接攀升至 7.3 萬億美元,年均增長超 10%。世界 500 強企業紛紛來華設廠,中國一躍成為了 “世界工廠”。
于此之外,美國的制造業卻加速流失。
2001 年至 2016 年,美國約 300 萬制造業崗位消失,工廠紛紛倒閉。
克林頓怎么也沒想到,他原本以為的 “妙計”,卻讓美國陷入了困境。他在采訪中提到,推動中國入世是他的大誤判之一。
結語
克林頓的這兩個遺憾,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國際政治的復雜和不可預測。
烏克蘭棄核時,以為找到了安全的避風港,可當戰爭來臨,才發現所謂的保障不過是一紙空文。
中國入世時,克林頓以為能掌控中國的發展,可中國卻用自己的實力,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選擇和發展軌跡,任何試圖操縱他國命運的行為,最終都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或許就是克林頓這兩個遺憾給我們的啟示。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