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一邊是聲聲蟬鳴
一邊是蚊子嗡嗡
然而,蚊子不光煩人
還可能讓人突發高熱
經受令人刻骨銘心的劇痛
這就是由伊蚊傳播的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什么?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靠伊蚊(就是身上有黑白花紋的“花蚊子”)叮咬傳播。病毒不耐酸、不耐熱,56℃的溫度下30分鐘即可滅活,70%乙醇、1%次氯酸鈉、脂溶劑、過氧乙酸等消毒劑及紫外照射均可殺滅病毒。
傳染源:
患者、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非人靈長類動物是本病的宿主。
傳播途徑:本病主要通過媒介伊蚊叮咬傳播。
傳播媒介: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癥期的人或動物后,病毒在蚊蟲體內繁殖并到達唾液腺內增殖,經2至10天的外潛伏期再傳播病毒。蚊體內的病毒可存活較長時間,甚至終生帶毒。
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
地理分布:
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區、東南亞地區、印度洋沿岸及島嶼、西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或亞熱帶區域呈地方性流行。
感染后會有哪些癥狀?
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熱,那滋味可不好受,身體會出現:
? 高燒急襲
患者體溫可迅速飆升至39℃甚至40℃以上,體溫持續高燒不退,就像身體里有個“小火爐”熊熊燃燒。
? 劇痛纏身
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關節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渾身疼得就像被人使了“酷刑”,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疼到讓人走路都打顫,要知道“基孔肯雅”的含義就是“屈曲如被折斷”,描繪了患者因劇痛而彎腰的姿態。()
? 皮疹顯現
高燒數天后,過半患者軀干、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皮疹,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
跟登革熱癥狀相似:
有小伙伴看到這里可能就產生了一種熟悉的感覺,怎么越說越像我們熟悉的登革熱呢!
是的,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都由伊蚊傳播,主要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初期都有高熱、頭痛、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癥狀,容易混淆。
不過,二者也是有區別的,基孔肯雅熱發熱期較短,關節痛更為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
怎么預防?關鍵在于防蚊滅蚊
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所以防蚊滅蚊、避免叮咬是防護的關鍵。
1. 清除蚊子“老巢”
●翻盆倒罐:對于房前屋后、陽臺或窗臺等露天場地的飲料罐、食品盒、玻璃瓶、水桶、花盆托盤等各種能形成積水的容器,及時清除丟棄或翻倒過來,防止積水。
●植物換水:水生植物定期換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電器積水:及時清理空調、飲水機托盤等積水。
●填平坑洼:填塞竹筒、樹洞,廢棄輪胎打孔或遮蓋防積水。
2. 做好個人防護
●在家時安裝紗窗紗門,阻擋蚊子進入室內,睡覺時使用蚊帳;
●居家發現有成蚊時,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證號的殺蟲氣霧劑、蚊香、滅蚊片等衛生殺蟲劑、電蚊拍等滅蚊。
●在戶外活動時,建議穿長袖長褲預防蚊蟲叮咬,也可涂抹驅蚊劑,以減少被蚊子叮咬的機會。
3. 生病了怎么辦?
●如果出現高燒、關節劇痛等癥狀,特別是最近被蚊子咬過,要馬上去正規醫院看??! 不要自己亂吃藥!
●告訴醫生你被蚊子咬過的情況和癥狀。
●遵照醫囑治療: 目前沒有特效抗病毒藥,治療主要是休息、多喝水、吃退燒止痛藥(醫生開的)來緩解癥狀。
●特別注意:發燒時,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芬必得等),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尤其是不能排除登革熱時),只吃醫生開的退燒止痛藥。
●生病期間更要防蚊,避免被叮咬,防止病毒傳給其他人和更多蚊子。
重要提醒
●不會通過空氣(如咳嗽、打噴嚏)、日常接觸(比如握手、共用餐具)或食物傳播。
●不會人直接傳給人(必須通過蚊子這個“中間商”)。
● 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動高峰在日出后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
/健康科普
來源:四川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