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介紹:
芒格說,他和巴菲特早就應該看到為質量付費的優勢。喜詩糖果的增長速度雖然緩慢,但穩定可靠,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額外的資本投入。
芒格說,在美國,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如果將所有財富長期投入三家優秀的國內企業,最終肯定會變得富有。如果是合適的公司,投資者甚至可以將90%的財富集中于一家公司。
本刊特約 姚斌/文
我們第一次讀到珍妮特·洛爾的《查理·芒格傳》是在2005年。二十年后今天,我們又讀到由楊天南先生翻譯的《芒格傳》“百年紀念版”。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是查理·芒格先生的熱烈擁躉,并且視芒格先生為精神導師。今天重讀這本書,又激起我們對芒格先生的無限懷念之情。
根據內心評分卡來衡量
1924年1月,查理·芒格先生出生于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1941年,芒格進入密歇根大學數學專業。194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1962年,他與杰克·惠勒創建惠勒-芒格合伙企業,從此進入投資領域。
巴菲特早在1957年就聽到了查理·芒格這個名字,但見到芒格是在1959年。當巴菲特第一次見到芒格時,就意識到芒格是那種“獨一無二”的人,因為巴菲特在他的身上發現了與眾不同的品質。芒格的“才智確實令人驚嘆”。即便年逾古稀,芒格的記憶力仍然令巴菲特羨慕不已,“這些能力對他而言,簡直就是上天賦予、與生俱來的”。而讓巴菲特對芒格更加欽佩的是,“他對如何運用這些能力的選擇”。
巴菲特從未見過芒格打算占別人的便宜,也從未見過他越界攬功歸己。凡有好的投資機會出現時,他總是讓巴菲特及其伙伴們得到更好的投資條件。當發生問題時,他總是承擔更多的分外責任,而當一帆風順時,他只接受比分內應得更少的贊譽。在內心深處,芒格總是極為慷慨,從不讓自我感性干擾理性。與大多數渴望得到外界認可的人不同,芒格完全根據其內心評分卡來衡量自己,而他的評分標準很嚴格。巴菲特說,在他多年的商業生涯中,他有過很多愉快的時光,但如果沒有芒格,他的人生將大為遜色。“芒格主義”帶給他極大的愉悅,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思維方式,所以他更愿意稱芒格為一位老師。
芒格在運營惠勒-芒格合伙企業14年中,取得了復合收益24.3%的優異業績,而道瓊斯指數僅僅6.4%。1978年他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副董事長,之后又同時擔任每日期刊和威斯科金融的掌舵人。與巴菲特一樣,芒格也是白手起家,沒有繼承任何財富,他的成功完全建立在自己的意志力和商業頭腦之上。截至1998年,芒格的身價超過12億美元。
芒格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思維過程上有著驚人相似的一面:他們都誠實、現實、極具好奇心、不受傳統思維的束縛。正是因為這樣,芒格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蓋可保險的董事長盧·辛普森指出:“我認為芒格比他自己認為的更像格雷厄姆。芒格走的是學術路線,但他對許多不同的事物感興趣,他的閱讀對象可以說是兼收并蓄,范圍極廣。”
芒格自己堅持認為,“自己的經歷算不上是偉大的故事,可能會冗長而乏味。如果要完成一項任務,你必須首先走完全程,不要原地踏步”。他總是盡可能誠實地行事,他說:“你曾經的所作所為,日后將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饋給你自己。”
芒格與巴菲特是一對絕妙的商業搭檔,他們互為補充。巴菲特擅長簡潔語言、民間故事和寓言,而芒格擅長闡述復雜的概念和詳細的關系。巴菲特對穿著不太在意,而芒格是一個衣著簡潔的人。芒格的個人生活一直很艱難,有時甚至是悲慘的,他并不像巴菲特那樣看起來輕松就能賺到錢。但正如芒格經常說的那樣,當你把各種因素正確組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得到一個“好上加好”的結果。
將心智傾向于集中投資
還在芒格從事律師職業時,他就從中學到了很多關于商業的知識。他參與了國際收割機公司和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業務。他總是能看清現實,認真思考問題,而不只是圍繞一個問題轉圈。通過工作,他逐漸積累起一些資金,于是開始了股票投資。
芒格曾為一家小型變壓器公司提供一些法律服務。于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成為芒格的第一個正式合伙人。這家公司后來因為并購一家儀器公司而陷入困境,最后只能通過甩掉那些賠錢的客戶,并縮減公司的規模來挽回局面。公司雖然起死回生了,但談不上出色。不過,芒格最終還是獲得了非常可觀的投資回報。那時,芒格也開始了自己的商業之旅,并于1960年和1961年逐漸退出這項投資。這段經歷對芒格的影響巨大,使得他再也沒有回到所謂的技術行業中去。他說:“我已經嘗試過一次,發現它有很多問題。就像馬克·吐溫筆下的貓一樣,有了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后,我再也不會坐在滾燙的爐子上,哪怕爐子是冷的,我也不會坐上去。”
芒格開始意識到購買優質企業具有某些優勢。他說:“如果你僅僅是圖便宜而去購買一家注定會破產、只有在清算時才能賺點錢的公司,這好像也沒什么太大的意思。”他還學會了如何定義一家好企業:“好企業與壞企業之間的區別在于,好企業會一個又一個地做出容易做的決策,而壞企業則會一次又一次地帶來令人痛苦的決策。”
芒格和巴菲特都在大學畢業后進入商界,他們發現商界存在巨大的、可預測的極端非理性模式。這種非理性顯然對他們想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大學里的教授卻從未提到它。理解這種非理性并不容易。芒格對人類誤判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說并非他的本意,他也曾經排斥過,直至他意識到這種態度讓他損失了很多錢,并降低了他在自己所愛的一切上的助力。
1962年,巴菲特買進了位于新英格蘭地區的紡織公司,這就是后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同一年,芒格則在洛杉磯成立了律師事務所和惠勒-芒格合伙企業。三年后的1965年,芒格離開了律師事務所,“擺脫了生活中那些沒有價值的元素,構建起他認為有價值的認識”。
作為惠勒-芒格合伙企業的執掌者,芒格和巴菲特的合伙企業結構幾乎一樣。正如巴菲特所說的,盡管芒格也遵循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但他的投資較傳統的價值投資者而言持股更為集中。由于芒格的投資集中在非常少的股票上,因此他的業績波動性更大,但基于相同的尋找價值洼地的投資方法,他愿意接受業績的大幅波動。他正是那種全部心智都傾向于集中投資的人,結果也證明的確如此。因為芒格認為自己對風險有更好的洞察和評估,他會說“是的,我愿意這樣”。其實,巴菲特也會購買那些不被市場青睞的股票,比如美國運通,因為當一只股票不被市場看好時,他反而認為真正的風險比人們認為的要小。
20世紀60年代,芒格和巴菲特各自管理合伙企業,但他們的投資組合在某種程度上有所重疊。他們共同投資過一家名為多元零售的公司,一起買下藍籌印花公司的控股權。從1962年到1969年,芒格的合伙企業的年均回報率為37.1%,遠遠超過了道瓊斯指數的表現。但在截至1972年底的前三年,合伙企業的回報率降到了僅為13.9%,勉強超過了道瓊斯指數的12.2%。之后,又迎來了1973-1974年的大崩盤。芒格的合伙企業管理的資產凈值僅剩下700萬美元。到了1975年,合伙企業的投資實現了73.2%的回報。1976年初,芒格清算了合伙企業。
1983年,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了藍籌印花,合并后兩家公司的總資產達到16億美元。在當初不到4000萬美元的基礎上,創造了數10億美元的財富,而這個過程涉及的重大決策并不多。芒格認為這證明了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的優勢:不為行動而行動,而是將極度的耐心與極度的果斷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從喜詩糖果中得到的投資經驗
實際上,芒格在早期做出了非常艱難的決策,其他投資者當時仍屬于撿煙蒂的風格。他們一直在廉價的資產上尋找機會,而芒格則幫忙解決了這些問題。真正的轉折點來自喜詩糖果公司。當芒格和巴菲特買下喜詩糖果公司后,他們才開始真正意識到一門優秀的生意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1972年,芒格和巴菲特利用藍籌印花的浮存金,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位于洛杉磯規模不大的喜詩糖果。收購喜詩糖果可以說是芒格和巴菲特最早的合作,也是他們最早的直接收購活動之一。但最重要的是,投資喜詩糖果的經歷給芒格和巴菲特上了特殊的一課,使他們的投資風格發生了重大改變。
喜詩糖果的座右銘是“質量優先”。芒格指出,追求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喜詩糖果的核心競爭力,公司有許多長期客戶和供應商。“你找到那些質量過硬、值得信賴的供應商,是因為他們值得信任,你對自己的客戶也是同樣的方式。如此一來,你就會成為一個嚴密的信任網絡的一部分,這就是這個世界應有的運作方式。這應該是一個好榜樣,更應該是一個國家或一種文明正確的運作方式。”喜詩糖果的存在就是本杰明·富蘭克林商業哲學的鮮活再現。
喜詩糖果的競爭優勢之一在于它是市場領導者。芒格說,在某些行業中,市場會向一家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公司傾斜,這往往導致贏家通吃的現象。規模優勢是如此之大,以致當杰克·韋爾奇進入通用電氣時,他就說,“我不管那么多,我們要么成為所在領域的第一或第二,要么退出。”“這是一個非常堅決的決定,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果你正在考慮使股東的財富最大化。”
當收購喜詩糖果時,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仍然是買入便宜貨。但隨著他們不斷學習,以及事業的發展,改變是必要的。芒格認為:“你以前可以在粉單市場上四處尋找投資機會,那里是個較少有人涉足的世界,可以找到很多的機會。”但當他們以高于賬面價值的價格收購了喜詩糖果,它很成功。相對而言,連鎖百貨店霍希爾德·科恩是以低于賬面價值和清算價值的價格被他們收購的,但卻沒有成功。這兩個案例幫助他們轉變了思維方式,即“為更好的企業支付更高的價格”。
當喜詩糖果成為一家卓越、持續盈利的企業時,芒格和巴菲特就意識到,購買一家好的企業,并讓它自主運營,比購買一家價格非常便宜但陷在泥潭中苦苦掙扎的企業,并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資金來拯救它要容易得多,也愉快得多。芒格說,他和巴菲特早就應該看到為質量付費的優勢。喜詩糖果的增長速度雖然緩慢,但穩定可靠,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額外的資本投入。
巴菲特后來指出,如果我們沒有買下喜詩糖果,就不會在日后購買可口可樂的股份,所以要感謝喜詩糖果給我們帶來的120億美元。“我們有幸買下了整家公司,這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我投資過一家風車公司,芒格沒有參與這筆投資。我還投資過二流百貨店、水泵公司、紡織公司……”他在這些投資上遇到的麻煩,幾乎和當年的風車公司一樣。
芒格表示:“我們從喜詩糖果學到了很多,你的思考和操作方式必須包含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價值觀。這些經驗讓我們更明智地在其他地方投資,并且做出很多更好的決策。因此,我們從與喜詩糖果的關系中獲益匪淺。”
我們會從中學到什么?正如芒格所說的,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你沒有時間去親自犯所有的錯。
基本價值概念永不過時
對于巴菲特而言,芒格與本杰明·格雷厄姆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兩人都非常欣賞本杰明·富蘭克林,都對文學、科學和偉大思想家的哲學興趣濃厚,都喜歡引經據典,都以正直、客觀和現實主義的執著而聞名。格雷厄姆經常告訴他的學生,要想在華爾街取得成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正確地思考,第二是獨立地思考。芒格也強調獨立的思考,他說:“如果你的思維完全依賴他人,通常的表現形式是為專家的建議付費,那么當超出自己狹窄有限的認知領域時,你將遭受滅頂之災。”
然而,芒格對格雷厄姆并沒有像巴菲特那樣特別喜愛和敬佩。他對格雷厄姆的一些投資原則不感興趣,并認為“其中很多都是愚蠢的,因為這套原則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事實”。這個“事實”就是“盲點”——對某些企業值得支付高額溢價的事實認識不足。但是,對于格雷厄姆最基本的底層邏輯,芒格還是贊同的,并且從一開始就將其納入他的成功方程式當中。“以內在價值而非價格作為投資參考,我認為這種基本的價值概念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財經作家卡羅爾·盧米斯指出, 當芒格遇到巴菲特時,他已經對好企業和壞企業之間的差距形成堅定的觀點。他不受所謂“便宜貨”桎梏的影響,而是不斷強調優秀企業的價值。對此巴菲特表示贊同:“購買便宜貨是格雷厄姆教給我的投資方法,但芒格幫我開拓了新思路。這是芒格對我的真正影響,讓我從格雷厄姆的狹隘觀點中走出來。繼續前進需要一種強大的推動力,芒格就是那股思維的推動力,他拓寬了我的視野。”“如果我只聽格雷厄姆的話,今天的身價肯定會低很多。”盡管巴菲特做出這樣的表態,但他還是將格雷厄姆的洞見與芒格的思想結合起來。他說:“我對以合適的價格購買一家出色的企業懷有濃厚的興趣。”
每當伯克希爾-哈撒韋和威斯科金融召開股東大會時,一個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你是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者的?”
對此,芒格回答說,首先,每個人都必須考慮自己的邊際效率,并考慮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果損失會讓你感到痛苦——而且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你應該明智地選擇一種保守的投資方式,這樣可以拯救你的一生。所以你必須根據自己的本性和才能調整自己的策略。“我不認為我能給你一個普遍適用的投資策略”。
其次,“我認為,我從優秀商業雜志中學到的東西比從其他任何地方都多,這是一種簡單又有效的方式。從一期到另一期,從一本到另一本,你可以獲得大量的商業經驗,因為這些內容涵蓋各種各樣的生意。如果你養成了將所閱讀的內容與潛在的想法聯系起來的心理習慣,你就會逐漸積累起一些關于投資的智慧。我認為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投資者。我想還沒有一本書能達到這些效果。”
一個人的閱讀不應該是隨機的,“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尋找這些信息,而不需要像培根說的那樣,用研究科學的方法去閱讀年報……你必須從一些與現實有關的概念開始,然后去看看你所看到的能否得到驗證”。一般來說,如果你看到一家優秀企業,你應該問“這種好日子能持續多久?”“我只知道有一種方法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去思考為什么會出現現在這種結果,然后找出能夠阻止這種結果出現的力量。”
這種思維方法幫助芒格和巴菲特發現了一家家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公司,即所謂的“護城河”。這些公司擁有如此強大的品牌,以致它們似乎無往而不勝,可口可樂一直就是這樣一家公司,盡管它遭遇了一次次的無情挑戰。一旦你清楚一家公司的價值,那么接下來應該決定用多少錢買下這家公司是值得的,無論是將整家公司買下來,還是像一個典型的投資者一樣,只是在股票市場上購買公司的一部分股票。雖然很少公司能永遠存在,但所有的公司都應該能存續很長時間。企業應該有更多的能力來緩沖來自競爭、衰退、石油危機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打擊,而過度的杠桿和負債使得公司特別容易受到這類風暴的影響。
芒格說,在美國,一個人或一個機構如果將所有財富長期投入三家優秀的國內企業,最終肯定會變得富有。如果是合適的公司,投資者甚至可以將90%的財富集中于一家公司。“事實上,我希望我的家人使用這種方法。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伍德拉夫基金會的做法被證明是非常明智且成功的,將大約90%的資金集中于創始人所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我們認為,這或許是芒格給聰明投資者的最獨特建議。
(作者系資深投資人士)
本文刊于07月19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