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烏克蘭迎來了新總理尤利婭·斯維里堅科,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在她上任的第一天,斯維里堅科便提出了她的“戰時改革三把火”,意思很明顯,誓要和俄羅斯打到底。
那么她的上任會讓烏克蘭有新的突破嗎?
總理火速上任
2025年7月,烏克蘭依然處于與俄羅斯的沖突中,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民生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25年7月起,烏克蘭的谷物出口量出現了嚴重下滑。
到7月21日,谷物出口量降到了79.9萬噸,同比下降了71%。
其中,小麥、玉米和大麥的出口量都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烏克蘭的農業生產和物流受到了戰爭的長期影響。
經濟方面,烏克蘭幾乎完全依賴國際援助來維持基本運轉。
基礎設施破壞嚴重,損毀率超過60%,而工業產能僅有戰前的不到三成。
通貨膨脹已經長時間高于30%,而失業率也居高不下,超過了400萬,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軍事方面,俄羅斯依舊沒有放松對烏克蘭的軍事打擊,哈爾科夫和基輔等重要地區的軍工企業,成為了俄羅斯無人機攻擊的目標。
2025年7月20日至21日,哈爾科夫的飛機發動機部件廠和基輔的無線電工廠等關鍵設施遭到摧毀,導致烏克蘭的導彈和防空系統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削弱。
更讓烏克蘭感到頭疼的是,俄羅斯的攻擊幾乎遍布全國,連征兵點也接連遭到打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與西方的關系漸漸變得冷淡,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烏克蘭宣布計劃與俄羅斯展開第二輪談判,盡管大家并不抱太大希望,第三輪談判的消息也悄然傳出。
無論如何,談判似乎成了一個不得不走的道路,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壇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2025年7月17日,40歲的尤利婭·斯維里堅科被任命為烏克蘭新總理,成為獨立以來的第二位女性政府總理。
她的背景非常扎實,從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逐步晉升,深受總統澤連斯基團隊的支持。
雖然她上任的時機并不好,面臨著種種挑戰,但她似乎沒有退縮的打算,已經準備好迎接這個“燙手山芋”。
對于她而言,這或許是一次迎難而上的機會,并且三大行動方案已經規劃好。
戰時改革三把火
斯維里堅科上任的第一天,烏克蘭軍隊后勤就迎來了一場“革命性改革”。
她宣布,軍需物資不及時的問題必須解決,現有的腐敗和低效體系也要打破。
為此,她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把火,烏克蘭將建立區塊鏈溯源系統,確保每一件軍需物資在采購、運輸和使用全過程中都能被精確追蹤,這樣既能杜絕腐敗,又能避免浪費。
另外,所有軍需合同的審批時間從45天壓縮到72小時,生產和配送的速度將大大提高。
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改革,為前線部隊提供最堅實的后勤保障。
除了后勤,斯維里堅科的第二把火就是提升國內武器生產能力,她明確表示,烏克蘭不能再完全依賴外援,必須增強自給自足的能力。
為此哈爾科夫坦克廠將與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合作,將裝甲車的月產能提高三倍,確保前線急需的武器裝備能夠及時到位。
同時她還推動了經濟部門的整合,要求合并經濟部和能源部,確保電力保障,以免影響戰時生產設施的運作,通過這些措施,烏克蘭希望能在短期內減少對西方援助的依賴,增強自身的生產能力。
斯維里堅科的第三把火則是瞄準了技術突破,烏克蘭雖然資源豐富,但高端軍事技術一直依賴西方國家的支持。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她主導了一項礦產協議:烏克蘭將用其豐富的鋰礦資源來換取西方的軍事技術支持。
美國將投資120億美元開發烏克蘭的鋰礦,其中50%的收益將直接用于烏克蘭的軍費支出。通過這一協議,斯維里堅科希望能夠解決軍費不足的問題,并且借此提升國內武器的研發水平。
新政府能否改變戰局?
斯維里堅科提出要將軍事預算提升到55%,還要大力推動武器國產化,這一目標本看似很符合戰時需求,可現實卻像一盆冷水潑下來。
烏克蘭的軍工基礎本就薄弱,很多重要設施都在俄羅斯的精準打擊下損毀。
2025年7月,哈爾科夫的飛機發動機廠和基輔的無線電工廠都成了無人機的目標,直接導致了導彈和防空系統的生產鏈斷裂。
即便政府花了大把錢進行重建,短期內很難恢復到戰前水平,更別提搞國產化了。
另外,資源短缺也是個大問題,烏克蘭的礦產資源還算豐富,可戰爭搞得開采和運輸都成了難題。
頓巴斯地區的煤炭產量大幅下降,電力供應缺口達到40%,而軍工生產最依賴的就是穩定的電力。
更麻煩的是,像芯片、特種鋼材這些關鍵原材料大多數得靠進口,但因為西方的制裁和俄烏沖突的雙重壓力,全球供應鏈緊張,烏克蘭想要搞這些物資的采購簡直就是火上加油。
為了刺激經濟,斯維里堅科推出了“企業保衛計劃”,打算通過稅收減免和搬遷補貼鼓勵企業撤出戰區恢復生產,但效果堪憂。
很多企業寧愿把生產線搬到波蘭、羅馬尼亞,畢竟那里的風險少些。
國內市場也大幅萎縮,人口流失、消費能力下降,導致企業即使恢復了生產,也缺乏足夠的訂單和銷售渠道,這讓“企業保衛計劃”變成了空談。
在政府改革方面,斯維里堅科試圖通過內閣重組和設立跨部門戰爭經濟委員會來提升治理效能,但烏克蘭的官僚體系就像個沉重的枷鎖,改革難以落地。
雖然引入區塊鏈技術監管軍費,但腐敗問題依然根深蒂固,很多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愿意配合改革,導致政策執行大打折扣。
而且,美國的外部干預也讓烏克蘭的治理更是雪上加霜,國內政治分歧加大,進一步拖慢了改革進程。
所以說斯維里堅科的“戰時三支柱”改革方案確實有遠見,但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巨大。
在戰爭的陰影下,烏克蘭要突破重重困境,完成這一系列改革,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