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招生季,多所新辦的研究型大學首招本科生,或者首次省外招生。日前,他們的錄取分數線直逼,甚至“逆襲”部分985大學。這說明什么?你買不買賬?
來盤一下四大新型高校的投檔線情況: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僅在浙江省首招70人,最低投檔線656分,只比浙江大學低2分,位列省內高校第二。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首屆招生計劃從100人縮至50人,比如其在廣西的最低投檔線616分,超過北師大、廈大等985高校。
大灣區大學(東莞)松山湖校區。
教育部今年6月同意設置的大灣區大學首年招80人,在廣東本省最低投檔線622分,與華南理工大學持平。
辦學相對較早的西湖大學,在河南、重慶的最低投檔線更是達到670分上下,已超越哈工大、西安交大等C9高校。
不難發現,新校招生都是“超短裙”模式,基本不超過100人,單一省份的計劃名額屈指可數,就那么幾個考生。這種招生的稀缺性與精準度,自然抬高了入校的分數段。因此,對于招生院校也不能簡單地“唯分數論”——今年考分最低的那位考生成績,不可能決定招他入學的整座高校的辦學水平。
東方理工大學規劃效果。
當然,部分高分段考生從“985區間”轉而選擇四大新型高校,更多證明了高等教育多元化而個性化的常態趨勢。四校都是高起點,定位于“小而精、研究型、國際化”,十多位院士領銜的豪華師資,師生比例達到一位老師只帶教幾個學生,遠優于傳統名校。
比對世界頂尖學府,例如錢學森博士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只有2000人規模,與國內動輒的“萬人大學”相比,根本不是一個打法。
福耀科技大學校園。
而且,這些高校“新勢力”往往采用“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學費不算多又有獎學金;同時,地方以及校企多方高投入,合作開設AI、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熱門專業,就業和深造前景均被看好。
可以說,中國不在于再多辦一所研究型大學,但還缺辦出新特色、新水平的研究型大學。但愿新校們經得起時間驗證,用高質量回應認可度,與“雙一流高校”一起競爭真正的世界一流。
原標題:《視頻評論|四大新型大學分數線趕超985,你買不買賬?》
題圖來源:新華社
題圖說明:2024年5月1日,福耀科技大學圖書館外立面幕墻施工作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徐瑞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