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表示,特朗普希望親自決定美國對俄羅斯制裁政策。
萊維特說:“他從一開始就深度參與,并認為制裁決定是他作為總司令的權利和責任。”
萊維特還強調,特朗普希望將任何有關制裁的決定保留給自己。
很顯然,萊維特說出了一個事實,就是特朗普只希望自己擁有決定權和發號施令的權利,而不是由外界推動。
在7月初宣布,參議員格雷厄姆提交的法案可能表決時,特朗普給了俄羅斯50天,隨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推遲該法案表決,允許特朗普采取單方面行動。
也就是,特朗普不同意,任何制裁都不可能實施。
這幾天,美國相關部門的表態也說明,50天后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沒那么容易。
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表示,不會發起針對俄羅斯制裁的法案投票,除非特朗普同意。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表示,華盛頓無意嚴格遵守特朗普設定的結束烏克蘭戰爭的50天期限,談判期間可能會做出調整。
而格雷厄姆法案中還有一個免責條款,即使通過該法案,特朗普也可以有每次180天的豁免。
等于說,一切主動權都在特朗普這邊,議員、國會都要按照特朗普的意思來。
除了格雷厄姆等84位議員支持的法案壓力,美國財長貝森特,甚至國務卿魯比奧都支持對俄羅斯采取二級制裁,釋放強硬信號。
特朗普感受到來自國內和歐洲的壓力,但他仍堅持將是否制裁由自己一個人說了算,否則就不會同意推動相關制裁法案。
對此,俄羅斯不以為然,Sky天空新聞報道稱,普京下棋,特朗普玩大富翁。俄羅斯認為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微不足道,俄羅斯領導層正冷靜地觀察著美國政治手腕的最新進展。
50天之后,特朗普要么強力介入,要么保持距離,繼續做TACO,不管哪種選擇,特朗普都不會冒任何風險。
一些人認為特朗普不可能在50天后對俄羅斯實施二級制裁,也有人認為特朗普的不確定性讓一切成為可能,以轟炸伊朗為例子,認為50天之后特朗普一定會這么做。
但轟炸伊朗核對俄羅斯二極制裁實施的目標不同,難度也不一樣,能否實施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最近因為“愛潑斯坦案”鬧得不可開交,可能要陷入麻煩,而解除麻煩的最好方式就是轉移注意力,關稅、俄烏、中東、伊朗都有可能成為特朗普轉移視線的關注點……。
是隨口說說的空談,還是真對俄羅斯實施二級制裁,很快就知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