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熱搜:“地中海飲食連續十多年被評為最佳飲食”。
不少人懵了:這不就是那個“頓頓橄欖油、天天吃堅果”的飲食嗎?
脂肪含量快四成了,怎么還能成“最佳”?
其實這事兒早有實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球數千項研究證明它能降心臟病風險、控血糖、甚至延緩大腦衰老。
關鍵是:不用餓肚子,不用算卡路里,堪稱“吃貨友好型健康飲食”。
先搞懂:地中海飲食到底吃啥?
并非只有地中海沿岸的人才能吃,其精髓可概括為“植物為主,好油管夠,肉蛋適量”。
傳統地中海飲食的核心是↓
主角是植物:每天攝入大量蔬菜、水果、全谷物(糙米、燕麥)、豆類(鷹嘴豆、小扁豆)、堅果(杏仁、核桃)。
用橄欖油當“萬能油”:煎炒烹炸都靠它,替代黃油、豬油等飽和脂肪來源。
肉蛋“點到為止”:每周吃幾次魚(尤其是深海魚)、禽類(雞鴨肉),紅肉(豬牛羊)偶爾吃。
甜點靠水果:少喝含糖飲料,想吃甜的就啃新鮮水果,偶爾吃點蜂蜜或傳統糕點。
酒可喝可不喝:當地人愛隨餐喝小杯紅酒,不喝酒也不影響其效果。
為啥它能成“飲食界頂流”?
這些好處太實在!
01
護心:降低心臟病風險三成,被寫進醫學指南
最猛的證據來自PREDIMED試驗:在平均4.8年的隨訪期間,堅持地中海飲食(加橄欖油或堅果)的人,心臟病、中風風險直接降了近三成。
原理很簡單:橄欖油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管中的“壞膽固醇”的水平,堅果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能抗炎,搭配全谷物和豆類,相當于給血管“做SPA”。
02
控糖:讓糖尿病風險降一成多,還能幫糖友減藥
觀察性研究發現,嚴格遵循該飲食模式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概率低一成多。
更絕的是對糖友:地中海飲食能改善血糖波動,甚至推遲“加藥”時間。
比如有研究顯示,新確診糖尿病的人堅持吃,對降糖藥的需求能推遲好幾年。
03
減肥:高脂肪居然不發胖?
很多人看到“近四成熱量來自脂肪”就慌了:這不得胖成球?
但數據打了臉:EPIC研究對歐洲多個國家數十萬人的追蹤顯示,堅持地中海飲食的人體重反而有所下降,腰圍還小了。
因為它的脂肪是“聰明脂肪”——橄欖油、堅果里的脂肪能讓人更扛餓,搭配高纖維的蔬菜和全谷物,不知不覺就少吃了精加工零食。
04
防癡呆:大腦老得慢
對老年人來說,這可能是“抗衰神器”。
研究發現,嚴格遵循地中海飲食的人,認知衰退風險低了約兩成,阿爾茨海默病風險也更低。
原因可能是其中的抗氧化物質(比如橄欖油里的多酚、藍莓里的花青素)能保護大腦神經細胞。
最香的是,不用“自虐”,怎么吃都不踩雷、不用戒口。
想吃肉?每周吃一兩次紅肉完全ok;不喝酒?跳過紅酒也不影響核心效果。
靈活替換:沒有橄欖油?
可用茶籽油、牛油果油代替;買不到地中海堅果?用本地核桃、杏仁也行。
不餓肚子:蔬菜、全谷物管夠,餓了就啃堅果,不用像“節食”那樣忍饑挨餓。
普通人怎么開始?3個“傻瓜式”技巧。
食用油多樣化
家里做菜時,不妨把黃油、豬油這類飽和脂肪高的油,和橄欖油交替著用。橄欖油涼拌、煎蛋、炒菜都能 hold 住。
餐盤“填色”
吃飯時先把盤子一半裝滿蔬菜(彩椒、菠菜、番茄都行),剩下的一半放全谷物+少量肉/蛋。
零食升級
把薯片、餅干換成原味堅果(如每天一小把杏仁)或新鮮水果(如藍莓、蘋果、橙子)。
最后說句大實話:地中海飲食的精髓不是“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多吃自然食物,少碰加工食品,搭配輕松的生活節奏(比如慢慢吃、和家人一起吃飯)。
畢竟,能讓人開開心心堅持一輩子的健康,才是真的健康啊~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
【參考文獻】
Guasch‐Ferré M, Willett W C.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health: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J].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2021, 290(3): 549-566.
作 者:解陽楊
責編:郝學婧
審核:姜峰 李碩然 唐蔚 侯淑娟
為促進科普創作的傳播與交流,我們組建了科普創作者交流群
由于申請人數較多,進群后請備注:醫院、單位 / 專業 / 姓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