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達醫曉護的第5600篇文章
情景
大學生刷手機,手機屏幕彈出新聞“XXX年僅28歲,便患胃癌去世”“一天三頓燒烤,他的胃是這樣被殺死的......”
大學生思考:“明明我才這么年輕,居然也會患上胃癌嗎?”
丁醫生:“是的,雖然概率很小,但是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胃癌的發生......而且,其中惡性程度極高的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細胞癌,甚至占了年輕患者的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也需要警惕的健康殺手。
PART1 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細胞癌是什么?
(一)低分化腺癌
對于一般的功能細胞,分化程度通常是比較高的,比如胃部的正常腺細胞,專門負責分泌消化液、吸收營養。而低分化的癌細胞,則意味著這些癌細胞長得和正常細胞差別很大,它們既沒有正常細胞的功能,還不受控制地瘋狂生長,對人體危害極大。
(二)印戒細胞癌
這類癌細胞非常特別,在顯微鏡下,它們就像一枚枚戒指。因為細胞內充滿了大量黏液,這些黏液把細胞核擠到了細胞邊緣,從形態上看就如同戒指的戒面和戒圈,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印戒細胞” ,由這些細胞組成的癌就是印戒細胞癌。
它們就像“兇狠的侵略者”,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癌癥,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細胞癌的癌細胞更具攻擊性。一旦在人體內出現,即使是非常小的病灶,也會快速生長,迅速占領周圍正常組織。普通癌癥可能要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轉移,但這兩種癌在早期就可能發生轉移,而一旦轉移,治療難度就會大幅增加。
PART2 為什么身邊的人查出來胃癌的越來越多?
胃癌并非隨機選擇受害者。當代年輕人生活的不良習慣,正在為癌細胞的生長創造環境......
長期外賣依賴、深夜燒烤、饑飽不定——這些習慣使胃黏膜反復損傷。高鹽與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可直接損傷DNA,而滾燙的麻辣燙湯汁會燙傷黏膜,形成持續炎癥環境。
熬夜的傷害不容小覷,深夜追劇或加班時,生物鐘紊亂、胃酸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幽門螺桿菌更易定植,并釋放致癌因子。
心理壓力對胃癌的影響同樣很大,壓力上升時,神經調節紊亂,胃酸分泌異常增加導致黏膜缺血。
同時,幽門螺桿菌,這種能在胃酸存活的1類致癌物,在我國年輕人中感染率近60%。它啟動的癌變進程,在年輕人旺盛的細胞代謝助推下,可能縮短至5-10年。
PART3 胃鏡下的蛛絲馬跡
在胃鏡檢查中,醫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胃內情況:
(一)低分化腺癌
病灶通常邊界不清晰,形狀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顏色可能發紅或發白,有的地方會出現糜爛、潰瘍,質地脆弱,容易出血。
(二)印戒細胞癌
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胃黏膜輕微的變色、粗糙,像“褪色的補丁”,很難與普通炎癥區分;進展期則會出現黏膜皺襞增粗、變平甚至消失,胃壁僵硬,失去正常彈性,就像皮革一樣,這種情況也被稱為“皮革胃”。
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醫生會緩慢、細致地觀察整個胃腔,不遺漏任何角落,對可疑病變部位,會采用放大胃鏡、染色胃鏡等技術進一步觀察。染色胃鏡是通過噴灑特殊染色劑,使病變部位與正常黏膜對比更加明顯;放大胃鏡則能將病變部位放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觀察細胞和血管的細微結構變化,提高早期病變的檢出率。
對于發現的可疑病變,醫生會使用活檢鉗取多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因為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細胞癌的癌細胞分布可能不均勻,多點活檢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避免漏診。有時一次活檢結果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癌癥時,醫生還會建議再次胃鏡檢查和活檢。
PART4 如何預防胃癌
一、切斷致癌源頭
根治幽門螺桿菌可使胃癌風險下降52%
實行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和水杯
篩查陽性者及時接受殺菌治療,并及時復查確保殺菌成功
二、重建胃腸微環境
避免食用致癌物質:減少攝入高鹽食物,如咸魚、腌肉、咸菜等;少吃煙熏、油炸、燒烤食物,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多環芳烴、亞硝胺等致癌物質。
增加蔬菜水果攝入:多吃富含維生素(如維生素 C、維生素 E、β-胡蘿卜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蘭花、胡蘿卜、橙子等。
保證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進食,避免暴飲暴食,盡量做到少食多餐,減輕胃部負擔。
三、管理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煙草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會增加胃腺癌的發病風險;酒精會刺激胃黏膜,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胃黏膜損傷、炎癥,進而引發癌變。
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每晚盡量保證 7 - 8 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適度運動: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結合力量訓練,如舉重、俯臥撐等,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年輕不是護身符,胃鏡才是保命鎖。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細胞癌雖然兇險,但如果能提高警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那也不需要過多擔心,高危人群定期體檢篩查,向醫生尋求幫助,就有可能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 胃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J]. 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22, 21(9): 1137-1164
[2]王子健,關達,王鑫鑫,等.青年人胃癌臨床病理學特征及預后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23,43(11):1315-1317
[3]步宏,李一雷主編;來茂德,王婭蘭,王國平,陶儀聲副主編.病理學 本科臨床 配增值 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07.
上海市健康科普專項計劃,項目編號:JKKPZX-2024-A07
推薦閱讀等級:延伸閱讀
YL250207
作者:丁慧科普團隊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