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極值暴雨突襲博山。
7月20日8時至23日8時,淄博市博山區遭遇大范圍強降水天氣,池上鎮、源泉鎮、博山鎮出現極端降雨情況。作為降雨核心區,池上鎮過程降雨量高達497.2毫米,位列山東省同期降雨量前三。其中,7月21日單日降雨量達359.6毫米,打破了淄博市自1951年以來的歷史極值。
面對嚴峻汛情,博山區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即刻轉入戰時狀態,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依托區-鎮-村三級災害信息員體系,暴雨預警、水情提示等信息快速傳遞至基層末梢。通過“定時調度+即時反饋”機制,指揮部動態掌握各鎮(街道)受災情況,為精準救援提供支撐。
聞“汛”而動!基層力量沖鋒在前
暴雨紅色預警就是動員令!7月20日22時45分,博山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博山鎮預警時段內3小時降雨量超100毫米。凌晨時分,博山鎮夏莊村黨支部書記任昌兵在巡邏淄河河西住戶時,發現5戶9名村民被困,其中包括2名高齡老人和1名慢性病患者,情況危急。任昌兵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組織村“兩委”成員、小組長等13人展開救援。經過80分鐘的緊張奮戰,成功將9名被困村民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
生命至上!專業救援與時間賽跑
7月22日晚19時38分,暴雨紅色預警再次拉響!博山區應急指揮部迅速行動,立即啟動汛期應急響應。晚21時,博山區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方平帶隊火速趕赴降雨量最大的池上鎮,與博山區水利局、池上鎮共同成立前方指揮部,統籌協調救援工作。與此同時,由應急、消防、公安、水利等部門以及特戰救援隊、城際救援隊組成的100余人專業救援力量迅速投入搶險救援戰斗,另有30余名應急隊員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增援。
分秒必爭!激流中搶出生命通道
7月22日晚9時16分,池上鎮小里村,3名村民被困湍急水流中,孤立于小土堆,水深及腰。指揮部就近調派博山區森林消防中隊,2輛消防車、16名隊員火速馳援。救援人員迅速為被困者穿上急流救生衣,沿墻護送1人脫險,隨即利用繩索和救生圈巧妙施救,僅用20分鐘便將另外2人安全轉移。
到了晚11時許,池上鎮吳家臺村, 更危急的求救傳來!5名村民被困家中,積水逼近1.5米且持續上漲,被困者中包括1名孕婦和1名1歲多的幼兒!指揮部立即組織博山區應急管理局、池上鎮派出所、博山區城際救援隊共9人緊急出動。面對渾濁洶涌的急流,救援人員隔水高聲喊話穩定被困者情緒,同時從后院圍墻拋投救生圈和應急繩索,迅速架設救援梯開辟生命通道。考慮到孕婦與幼兒身體狀況特殊、自救能力較弱,救援人員救援人員首先將孩子小心翼翼護在懷中,攙扶著孕婦穩步轉移至安全地帶。隨后折返現場,再次實施救援,成功救出其余3人。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歷時50分鐘,圓滿完成。
上下同心!交出溫暖民生答卷
在此次極端暴雨考驗中,博山區應急指揮部高效組織池上鎮、源泉鎮、博山鎮24個村的群眾緊急避險轉移,共安全轉移100戶194人。目前,所有轉移群眾均已得到妥善安置,狀態安全穩定。
這場歷史罕見的汛情大考,博山以“汛”速行動的擔當、“汛”猛攻勢的作為,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答卷。從三級災害信息員體系的高效運轉,到救援人員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時速,每一個環節都閃耀著責任與堅守的光芒;從村民對村干部的堅定信任,到被困者對救援人員的生死托付,每一次互動都凝結著信任與依靠的力量。194個平安的身影背后,是博山上下用擔當筑牢的生命防線,用信任凝聚的磅礴合力,更是在極端天氣嚴峻考驗下,書寫的一份飽含溫度與力量的民生答卷。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馬斌 通訊員劉欣雨 王楚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