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淄博市博山區山頭街道的顏神古鎮景區內,一場以“民國窯神祈福大典”為主題的實景演出隆重上演,標志著這座千年古鎮窯火重燃,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動不僅重現了百年匠魂的虔誠信仰,更通過一系列主題活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了千年儀軌的復活。
下午3點半,活動在莊重的巡窯儀式中拉開序幕。窯頭手持黃絹,高誦《開市辭》,窯匠們執五行法器,旗手擎窯神幡旗,伴隨著嗩吶《喜事連連》的歡快旋律與鏗鏘的鑼鼓聲,穿行在青石巷弄之間。隊伍途經牛角窯與白衣廟窯,窯工們輕觸匣缽殘壁,仿佛在與歷史對話。隨后,窯頭振臂高呼“窯神護佑,開窯大吉”,聲震穹蒼,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古窯記憶。
巡游至三窯廣場,一場盛大的祈福儀式隨即展開。窯匠們敬獻窯神舜帝,主祭官誦讀祝詞:“華夏舜帝,德昭千古;范土為器,授民百工……佑我匠作,器成國榮!”窯工們齊聲應和,行禮如儀,鑼鼓奏響《緊急風》,將博山窯工“首爐窯熟必祭窯神”的傳統民俗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令人期待的開窯驗寶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窯頭以朱砂筆點窯門,三錘砸落,伴隨著“一錘開窯門,二錘見真金,三錘滿堂彩!”的呼喊,高舉窯變葫蘆瓶宣告“窯寶天成”。隨后,窯貨拍賣開始,精品低價惠民,殘次品當眾砸毀,中等品則由游客投票決定去留,這一互動環節充分展現了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內核。
活動現場,游客們紛紛表示,通過參與“民國窯神祈福大典”,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古鎮,親身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儀式結束后,游客們漫步于古鎮之中,體驗吹制琉璃的技藝,靜聽明清院落中的風過青瓦。暮色降臨,匣缽墻浮動著金色的斑駁,古窯輪廓隱入星夜,這座用陶土、火焰與傳說砌成的活態博物館,依舊在續寫著“土與火的藝術”的史詩。
顏神古鎮,原名“顏神”,自北宋起便以陶窯林立而聞名,金元時期已是魯中陶瓷中心,明清鼎盛時更是擁有170余座圓窯,燒制出“雨點釉”“茶葉末釉”等名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古鎮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2018年,顏神古鎮啟動了整體改造工程,憑借工業遺存與當代藝術的融合設計,活化利用,形成了一個集文化遺產保護與文旅體驗于一體的復合空間。改造過程中,古鎮保留了13座古窯、完好的街巷以及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群落,這些古老的建筑見證了博山悠久的歷史。
此次“民國窯神祈福大典”實景演出的成功舉辦,不僅是對顏神古鎮千年陶瓷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對古鎮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的一次有力探索。淄博朗鄉古窯村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連舉告訴記者,“未來,顏神古鎮將繼續在保護中創新,在傳承中發展,讓千年窯火永遠燃燒下去?!?/p>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姜濤 實習生劉姿含 通訊員許逸群 張曉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