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作為中美之外的全球另一個超大型經濟體,原本是頗有一番資本在貿易戰和關稅戰之中抵抗美國的關稅霸凌,并盡可能地爭取自己的利益的。結果,歐盟卻看錯了中方,也同樣看錯了美國,落得個兩不討好的下場。雖然馮德萊恩已經來華與中方溝通,但是歐盟如今才想著迷途知返,恐怕已經有點太晚了。
7月24日,馮德萊恩一行人抵京,對華展開了友好訪問。普遍認為,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馮德萊恩此番來華的重點,就是與中方就中歐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問題展開溝通。客觀上說,歐盟方面能夠主動派人來華,足以顯示歐方對中方進行溝通一事還是有誠意的。如果中歐雙方能夠就貿易和經濟問題達成一定的共識,那么這確實對維護世界經濟秩序,抵抗美國的關稅霸凌有一定積極意義。不過,筆者認為,馮德萊恩此行終究還是來晚了。因為在馮德萊恩訪華的同時,特朗普已經敲定了美國對歐盟關稅。
4日當天,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和歐盟的關稅談判即將結束,美國將對歐洲商品征收15%關稅。特朗普也一錘定音,在人工智能峰會上宣布,美國將會對絕大部分貿易伙伴征收15%的關稅。雖然特朗普沒有直接提及歐洲,但歐盟剛剛好,就卡在15%的關稅線上。很顯然,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還是打在了歐盟身上,歐盟將承受15%的高昂關稅,這對歐盟的對美出口,顯然是一個打擊。
歐盟會落得如此下場,說白了還是歐盟自身戰略出了問題。歐盟原本的計劃是,借著中美貿易戰的天賜良機在中美兩強之間撈取好處。結果,可能令歐盟沒有想到的是,歐盟的“如意算盤”,其實并沒有能夠打響,歐盟不僅看錯了中方,同時也看錯了美國。
對于中方,歐盟原本想的是,中方需要歐盟這個超大型經濟體的合作,來共同抵御美國的關稅霸凌。一旦美國對華豎立起高聳的貿易壁壘,那么歐盟對華的戰略價值就會增加,畢竟,這個世界上很多高科技產品除了美國,也就是歐洲能夠提供(如大飛機主要還是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稱霸”),其次,歐盟也是一個消費能力不亞于美國的巨大市場,這對中方來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不僅如此,一旦歐盟在貿易領域也“配合”美國,那么這就意味著中國要孤軍奮戰,獨自應對來自特朗普的壓力。因此,歐盟以往來說,是自以為在貿易問題上,對華是處于上風地位的。但是,中方一直以來都是獨立自主的大國,絕不會放任歐盟肆意妄為。中方之所以愿意與歐盟溝通,并不是因為歐盟手里“有牌”,而是中方為了推動多極化發展,并不愿意看到美國一家獨大。結果,歐盟卻將中方的誠意當作了自己的“本事”,這其實是非常可悲的。
歐盟同樣也看錯了美國。原本來說,按照歐盟的“如意算盤”,若是特朗普當局能夠在中美貿易戰之中取得優勢,那么歐盟就可以追隨美國對華發難,若是美國落敗,那么歐盟對美國的戰略價值就會凸顯。因此,不論怎么樣,歐盟都可以從美國處得到好處。
結果,特朗普壓根就沒有把歐盟當做是“自己人”,而是將歐盟看做美國的“收割對象”,特朗普現在是鐵了心的要從歐盟金融資本,堵美債這個大窟窿,現特朗普又敲定了對歐關稅,這顯然是美國要準備給歐盟“放放血”了。這也是歐盟如此驚慌,急著要與中方溝通的原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歐盟原本自以為憑借在中美之外的“關鍵第三方”的地位,可以在中美兩國之間反復橫跳要好處,結果雖然中美兩國在貿易戰領域你來我往,但是中美誰都沒有待見歐盟。歐盟現在屬于是兩邊不討好,也注定不會有什么好下場。未來歐盟如果誠心實意地與中方合作,那么中方當然也會予以歡迎,若是歐盟繼續在中美之間兩邊下注,玩兩面三刀那一套,那中方也不是不可以與美國一道,對歐盟施展動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