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中亞,正經歷著那種百年都難遇的大變局呢!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那可是悄悄謀劃了一盤大棋,這棋啊,跨度足足有兩個五年規劃。
你聽,里海油田那鉆井聲,煉油廠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就在這聲響里,這個橫跨歐亞的草原國家,靠著三組“組合拳”,正轟轟烈烈地書寫中亞地緣政治的新篇章呢!
先說這能源動脈的重構,那推進速度就跟開了火箭似的。哈薩克斯坦的石油戰略是雙輪驅動。對內呢,靠著技術升級,打算把煉油量從1800萬噸,在2032年提升到2800萬噸。對外呢,又在規劃建設直通中國的能源管道網絡。就說卡沙甘油田擴建工程,每天都能創造27.84萬噸原油產量的新紀錄。與此同時,阿克套港也在轉型,從原來普通的石油輸出港,變成一個能儲運精煉的區域性能源樞紐,這變化可真是大啊!
再看這地緣政治舞臺,那平衡術玩得叫一個精妙。托卡耶夫政府在外交上可沒少突破俄羅斯劃的紅線,像拒絕承認烏東兩州地位,公開嘲諷俄白聯盟提議,還單方面切斷俄方主導的能源合作項目。為啥這么干呢?其實背后是在套用中國 - 中亞合作框架下的基建貸款模式,構建一個從聚烯烴生產到軍備采購的多元化保障體系。這一招,夠精明!
還有軍工體系的革新,這里面也能看出戰略轉向。哈薩克斯坦國防部搞了個漸進式軍改,要突破傳統安全架構。像俄制S - 300防空系統,要被西方雷達替代,T - 72主戰坦克的翻新車間,都要轉型成北約制式裝備維修中心。這裝備體系一換,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影響力,在技術層面上就被解構了。
俄烏這仗一直拖著,倒也給哈薩克斯坦的轉型爭取了戰略緩沖期。烏克蘭戰場上,俄式裝備的短板暴露出來了,這正好給阿斯塔納采購土耳其無人機找到了理由。從能源運輸走廊的技術標準制定,到軍事基地使用協議重新談判,每個小細節,都在慢慢重塑歐亞腹地的力量格局。
在這場悄無聲息的博弈里,中國市場可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哈薩克斯坦能源部規劃的2040年能源出口藍圖里,有30%的石化產品要沿著新絲綢之路,直接送到長三角工業集群那邊去。你看,托卡耶夫都到中哈邊境去視察跨境輸油管道施工現場了。這時候啊,莫斯科那邊說不定得重新好好琢磨琢磨,這個以前的盟友,到底有多大的戰略縱深了。
全球能源市場現在正經歷結構性轉折呢!哈薩克斯坦原油加工深度每提高1個百分點,俄羅斯在中國能源市場的份額,可能就得流失0.5%。這種你進我退的關系,不正好是歐亞大陸新秩序形成過程中,最生動的寫照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