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效仿中國,強硬反擊特朗普,第二批關稅制裁措施,精準打擊特朗普的政治軟肋這份最新的關稅反制,涉及了飛機、汽車和醫療器械三大類,包括波音飛機、美國制造的汽車、航空零部件、家電、肉類等工業和農業產品,影響價值840億美元的美國對歐盟出口的商品。
而加上即將在8月6號實施的,歐盟對美國第一批關稅反制清單,大豆、肉類、煙草、鋼鐵和鋁等普通農產品跟工業品的,歐盟現在已經構筑了超過1000億美元,涵蓋美國主要商品,對美國關稅反制的清單。
虛空捏造籌碼這種事情,也不是特朗普一個會干嘛。
而相比于,特朗普對歐盟的關稅施壓,寬泛又缺乏重點,歐盟對美國的反制,全都是特朗普在明年的中期選舉里,不得不謹守的州份。
譬如波音公司的787夢想飛機工廠,就在南卡,為南卡提供了超過7800個工作崗位,三萬個間接崗位,為當地直接貢獻了60億美元的GDP,是南卡的工業招牌之一。
歐盟對波音的制裁如果落地,那么就將重創波音,而波音可能會暫停在南卡新投的10億美元,南卡除了波音公司的工廠,在歐盟的反制之列以外,南卡的汽車產業,同樣也被歐盟威脅。
而南卡雖然不是戰場州之一,但卻是共和黨的陽光帶紅州,不算深紅,在中期選舉里,南卡第一選區就可能,因此被民主黨翻轉。
在紅州丟掉一個席位,對于特朗普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而歐盟關稅反制打擊清單里的汽車跟零部件大類,南卡其實只是連帶目標,主要針對的是俄亥俄州,俄州是傳統紅州之一,美國副總統萬斯就是俄州人。
但這個州份雖然紅,可十五個選區里,卻有三個選區,是搖擺選區。
汽車產業恰恰就是俄州的支柱產業,為俄州提供了2.16萬個崗位,而汽車產業鏈的間接崗位,則超過了20萬個,再加上俄州還是食品加工、航天工業的大州,這些產業都在歐盟的反制清單上。
可以說,一旦歐盟的反制落地,俄州就將面臨重創,除了南卡跟俄州以外,還有肯塔基州、艾奧瓦州、路易斯安那、田納西四個紅州。
處在歐盟反制清單上面,光是這些紅州就總計有6個搖擺選區,再加上威斯康星這個戰場州的三個搖擺選區,可能會在2024年被民主黨翻轉的共和黨國會選區,就達到了9個。
而特朗普跟共和黨在眾議院的領先席位,恰好也僅僅只有8個,可以說,歐盟這就是完美的詮釋了什么叫做“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歐盟跟我們打了這么多年交道,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
而歐盟從最開始對美國的關稅綏靖,到現在的準備反制,既是因為看到了,美國對日本的強取豪奪,既要增加關稅到15%,又要5500億美元的承諾投資,雖然日本股市在美日貿協簽訂之后,迎來飆升。
但這是因為得力于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被去除,日本企業的負擔相比25%的關稅大為下降。
比如日本豐田汽車,為了保住美國市場,在4、5月份,就主動承擔了關稅成本,確保豐田汽車在美國不漲價,而僅僅是這筆費用,就高達12億美元,也就是1800億日元,這還不算,豐田汽車,為了降低關稅成本,采用美國汽車供應鏈,在美國開設工廠的成本。
由此可見,日本股市的飆升,并不說明美日貿協是雙贏。
而日本承諾的超級投資,是日本從政府到企業,不設期限的“信用承諾”,接近于給特朗普畫餅,臉上貼金,但由于關稅成本的原因,這筆承諾的大錢,很多還是會落地的。
日本的前車之鑒也表明,特朗普本身是鬣狗性格,會對沒有牌的弱者,窮追猛打,甚至,哪怕是巴西這樣,對美國存在逆差的國家,都會遭到特朗普的“哄詐”。
再像是真正的弱國菲律賓,在7月22號跟特朗普的會面之上,雖然極盡奉承,甚至還公開站隊美國,打出了“中國牌”,卻難免被特朗普羞辱性的簽訂了。
“美國對菲律賓實施19%的關稅,而菲律賓對美國實施零關稅”。
而且最關鍵的是,雖然美國對菲律賓的最新關稅,比7月時的威脅關稅20%,降低了1個點,卻高于4月對等關稅之初,擬訂的17%。
談了半天,菲律賓簡直輸麻了,而這就是特朗普,對于“綏靖弱者”的態度。
反觀對美國強硬的中國,卻讓特朗普一再緩和,平等對待。
但這些范例,其實都只是外部因素,真正推動歐盟準備硬剛美國的,卻是法蘭西總統馬克龍。
而馬克龍打算盤的聲音,我甚至遠在重慶都聽到了。
首先,特朗普對歐盟開出的30%-50%關稅懲罰清單里,首當其沖的就是法國。
2024年,法國對美國出口額為600億美元,其中葡萄酒、奢侈品跟農產品,都是其中的大頭,最為關鍵的是,美國市場對這些法國產品,難以替代,像是葡萄酒,2024年,法國對美國出口了價值50億歐元的葡萄酒,占到法國葡萄酒行業產值的27.3%,也就是說,法國對上美國,沒有退路。
高福利的法國企業,支付不起美國的關稅,每年支付超過680億美元國債利息的法國,也沒有肉,可以多割給美國,以換一夕之安寢。
雖然歐盟估計,如果跟美國展開貿易戰,法國將因此損失1%左右的GDP,但馬克龍沒得選,不僅僅是在法國公共利益之上,于他個人而言,也同樣如此。
馬克龍因為在去年,輕率的解散了國民議員,而導致執政聯盟在選舉里,淪為了少數派。
梅郎雄領導下的左翼聯盟成為了法國國民議會里的第一大力量,半年多以來,梅郎雄一直要求解散法國現在的馬克龍-貝魯內閣,交由左翼聯盟組閣,這迫使馬克龍不得不依靠,勒龐跟國民聯盟的“沉默支持”,也就是公開反對,但投票贊成,來推動政治議程。
而勒龐如果不是因為“歐盟資金挪用門”,被巴黎法院判處有罪,五年不得參選。
馬克龍的局面怕是更為困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就需要展現足夠的“法國優先立場”,以取悅法國保守派。而對特朗普的關稅戰,展現強硬立場,便是一箭雙雕的事情。
但面對歐盟的關稅反制,直擊軟肋,特朗普會不會妥協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來看,特朗普如今的政治情況。
首先是民調,特朗普的支持率進一步走低,7月24號經濟學人的最新數據顯示。
特朗普支持率僅為40%,反對率高達55%,凈支持率為負15%,比上周下降1.2%。
在通脹、醫保、就業經濟、外交、移民這五大關鍵議程上,特朗普相比今年1月上任的正支持率,如今已經全面轉負,尤其是通脹問題,支持率已經接近負30%。
再加上,特朗普拒絕公開愛潑斯坦文件,不僅引發全美不滿,就連他的基本盤MAGA,都個他有所割裂,但最關鍵的,其實還是美國沒有關稅韌性。
像特朗普跟中國的關稅博弈,僅僅維持了一個月,特朗普就扛不住因此帶來的民意壓力,迅速緩和了局勢,而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即將展開。
雖然歐盟的牌,沒有我們的多,但堅持強硬姿態,特朗普至少開出的價碼,不會像日本、菲律賓這樣離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