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要求
年份
命題統計
命題情境和角度
人口新問題
2024
天津,11-12題,6分
以我國“六普”“七普”人口流入規模前10名的城市為情境
通過人口流入規模考查人口遷移及其影響因素
湖南,4-5題,6分
以2020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的測算結果與統計結果創設探究情境
通過統計圖表考查人口數量、結構變化及其原因
2023
遼寧,1-2題,6分
以2011-2018年我國中小城市三種方式流動人口比例為情境
通過人口流動考查人口遷移及其影響
山東,3-5題,6分
以我國某地級市202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示意圖為情境
通過常住人口數量變化考查人口遷移特點和影響因素
海南,1-2題,6分
以1978-201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中心遷移軌跡為情境
通過人口重心軌跡考查人口遷移特點和影響因素
河北,12-13題,6分
以1966-2020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路徑為情境
通過人口年齡結構考查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
2022
江蘇,16-18題,6分
以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長差異為情境
通過我國各省級行政區人口增長差異考查人口增長特點和人口分布
【命題趨勢】從近幾年高考真題看,對我國新出現的人口問題考查較多。
題型一 人口新問題
截至2024年底,中國總人口為14.08億,比前一年減少了139萬人。這是中國人口連續第三年下降。盡管2024年的出生人口略有增加,達到954萬人,比2023年的902萬人多了52萬人,但這一微幅上揚并未能扭轉人口總數下降的趨勢。截至2024年底,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103億,占總人口的22%。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超過30%。老齡化社會對中國的養老金體系和醫療保健系統構成巨大壓力。
思考:如何應對“少子老齡化”?
答案: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推動人口數量紅利向人口質量紅利轉變;
樹立和踐行積極老年觀、健康老齡化理念,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如加大經濟支持力度,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完善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加大文化支持,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加強醫療衛生支持,健全婦幼健康服務網絡;完善代際支持,鼓勵各地采取措施,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模式。
典型例題:
(2024·天津卷)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流動的規模和方向發生了新變化。下表為“六普”“七普”人口流入規模前10名的城市(單位:萬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排名
“六普”
流入規模
“七普”
流入規模
1
890
深圳
715
2
深圳
776
廣州
597
3
700
581
4
東莞
640
448
5
廣州
464
397
6
409
杭州
323
7
佛山
349
320
8
304
300
9
256
254
10
寧波
190
佛山
230
1.表中城市“六普”和“七普”數據的變化能反映出( )
A.直轄市的人口流入規模總體擴大 B.中西部地區省會城市吸引力增強
C.長三角城市人口流入規模均減小 D.珠三角城市人口虹吸效應均增強
2.“七普”數據顯示西安人口增加明顯,推測與此關聯度最小的是( )
A.落戶政策放寬B.歷史底蘊深厚
C.新興產業發展D.市轄區域擴大
【答案】1.B 2.B
【解析】1.
2.
(2023·河北卷)人口年齡結構三角圖適合刻畫國家人口結構的演變路徑。三角圖中的點坐標記作(C,L,A),C、L、A分別表示少兒、勞動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圖a點P所示。任意點0的運動方向含義如左圖所示。圖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路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1966-1982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呈現出的顯著特征為勞動力比重(%)( )
A.少子化、紅利化B.多子化、年輕化
C.少子化、老齡化D.紅利化、年輕化
4.假設自2020年到210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相當于育齡婦女平均的終身可能生育數)由1.3逐步提升到2.1,人口預期壽命由78歲逐步提升到85歲,那么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趨勢如右圖中(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3.A 4.D
【解析】3.
4.
(2023·海南卷)人口重心是指區域空間中人口數量可維持空間均衡的受力點,其時序變化可反映區域發展的空間演變軌跡。隨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區域內人口重心遷移明顯。圖示意1978—201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軌跡。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下列關于2003-2008年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人口重心遷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人口重心移動速度西部小于中部B.人口重心移動距離西部大于中部
C.中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動D.西部人口重心向東南移動
6.對我國中部地區1978-2018年人口重心遷移影響相對較小的是( )
A.中部地區人口外流B.中部地區城市群發展
C.中部地區跨境貿易D.中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
【答案】5.B 6.C
【解析】5.
6.
知識回顧:
1.人口新問題
(1)我國人口增長變化新趨勢:
生育率長期低迷(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并未產生明顯成效);
平均初婚年齡和離婚率快速上升(社會問題突出);
人口加速負增長趨勢形成;
(2)中國人口發展新問題
少兒人口比例持續下降,在校受教育人口總量將大幅減少;
青壯年勞動力總量加速下降,優質人力資源占比降低;
勞動力人口結構老化;
人口老齡化加速,高齡化、女性化趨勢明顯。
(3)中國人口發展新戰略
把握人口重大轉變的新機遇:人口總量下降有利于緩解人口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學齡人口規模下降有利于提升人均人力資本投資,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和結構優化;低齡老齡化階段有利于完善人口高齡化養老服務體系
應對人口重大轉變的新戰略:從人口底層邏輯來看,需要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盡快破解生育率長期低迷的難題,擺脫低生育困境;從社會和諧的角度來看,穩定的婚姻家庭、和諧的代際關系和家庭發展能力是社會穩定和活力增強的重要標志;從經濟發展的動力考慮,只有創新驅動才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流動人口變化新趨勢
①人口繼續向東部發達省份和城市群都市圈集聚,北方人口向南方遷移:
南方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南北方經濟差距拉大;
城鎮化發展疊加人才吸引政策,中西部地區強省會崛起;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高房價和收緊落戶政策,疏解產業和人口,為人口流向其他城市提供了推力。
②人口省內流動加快,省內人口流動分化,農民工回流加快:
省會城市和就近的城市群城市圈快速發展,對本地勞動力的吸引增強;
隨著國內制造業逐步向中西部遷移,農民工在本省、本地即可實現就業(即農民工回流);
大城市生活成本快速上升,農民工省內務工與跨省務工的收入差距縮小;
老一代農民工就業競爭力下降疊加城鄉產融結合,部分農民工返鄉養老和再就業。
③流動人口的年齡結構分化,職業分布從工業、制造業領域向非生產性服務業轉移:
年輕農民工占比明顯下降,農民工老齡化加快;
農民工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升;
從事制造業的農民比重降低,從事非生產服務業的農民工數量明顯增加;
流動人口消費“本地化”趨勢增強,不同代際間的消費模式差異明顯。
考向預測:考向01 從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角度,考查人口老齡化
“中國式”現代化以人口規模巨大為基礎,城鄉倒置的老齡化格局是“中國式”現代化時期的基本國情,鄉村率先進入超老齡社會,率先經受老齡化大潮沖擊,面臨的壓力超過城鎮。圖為我國城鄉人口老齡化水平(含預測)。完成下面小題。
1.導致老齡化城鄉倒置的根本原因是城鄉間( )
A.生育觀念差異B.養老體制差異C.醫療水平差異D.經濟水平差異
2.為緩解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快城市經濟發展B.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C.建立多層次鄉村養老體系D.放寬城市戶籍管理制度
【答案】1.D 2.B
【解析】1.讀圖可知,1990年之后,鄉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根本原因是城鄉間經濟水平差異,鄉村勞動力外流,鄉村留守老人比例增高,D正確;目前我國城鄉間的生育觀念、養老體制、醫療水平的差異對城鄉人口老齡化水平影響較小,A、B、C錯誤。
2.加快城市經濟發展,放寬城市戶籍管理制度,會吸引更多鄉村勞動力流入城市,導致鄉村留守老人占比更高,老齡化城鄉倒置現象更加嚴重,A、D錯誤;建設多層次鄉村養老體系,有利于鄉村養老質量提升,但無法緩解老齡化城鄉倒置,C錯誤;城鄉融合發展,城鄉經濟差異縮小,能減少鄉村青壯年外流,可以降低老齡化城鄉倒置程度,B正確。
考向02 從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角度,考查人才紅利
“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這是中國發展的重大優勢。當勞動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持續增加時,就形成了人口紅利。當勞動人口素質偏高,且新增勞動人口受教育年限或素質高于退出的勞動人口時,就形成了人才紅利。202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9年,未來將持續增長。下圖示意我國2022年人口年齡結構。完成下面小題。
3.2022年到2027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特點是( )
A.人口紅利上升,人才紅利降低B.人口紅利降低,人才紅利降低
C.人口紅利降低,人才紅利上升D.人口紅利上升,人才紅利上升
4.“人才紅利”上升后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有( )
①促進工業產業升級 ②從業人員規模擴容 ③教育程度不斷改善 ④社會生產成本較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為適應“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的趨勢,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公共服務B.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鎮化率
C.調整產業結構,放寬生育政策D.提高醫療水平,延遲退休年齡
【答案】3.D 4.B 5.C
【解析】3.由圖可知,11一15歲的少兒人口在2023一2027年逐年進入勞動年齡,總數為8525萬,61一65歲的勞動人口在2023一2027年逐年進入老年年齡,總數為7338萬,增加的勞動人口數量大于減少的勞動人口數量,即人口紅利上升;根據材料“202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9年,未來將持續增長”可知新增勞動人口受教育年限或素質高于退出的勞動人口,即人才紅利上升,D正確,ABC錯誤。故選D。
4.隨著人才紅利的上升,我國的人才資源將更加豐富,特別是在高端技術和創新領域。這將為工業產業的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推動產業升級,①正確;人才紅利更多地是指人才的質量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數量的簡單增加,②錯誤;人才紅利的上升往往與教育程度的提高密切相關。隨著教育程度的改善,人們的技能、知識和創新能力都會得到提升,這將進一步推動人才紅利的釋放,③正確;人才紅利主要影響的是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的提升,而不直接決定生產成本的高低,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5.“人口紅利”加速向“人才紅利”轉變說明廣大勞動者的素質提升,技能水平不斷提高,需要調產業結構,加快高科技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人口紅利下降說明勞動人口減少,放寬生育政策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C正確;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公共服務、建設優美環境,提升城鎮化率雖有利于吸引人才,但不是留住人才的最重要因素,AB錯誤;提高醫療水平,實施延遲退休可以增加現有勞動人口的工作年限,但不能直接提高勞動人口的素質,與人才紅利的關系很小,D錯誤。故選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