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曾被視為高大上的技術,一些智駕還需要付費使用,但是自從3月份的事故以來,多個部門先后發聲,揭露了當前國內智駕的真實水平,如今連公安部相關人士也對此表態,甚至駕駛人“脫手脫眼”可能會面臨法律風險,這對于那些已付費購買智駕的車主來說更是難以接受的。
《湖南日報》報道指,公安部交管局局長王強指出,目前銷售的汽車鎖搭載的“智駕”系統,都還沒實現“自動駕駛”目標,駕駛人“脫手脫眼”可能面臨三重法律風險。
此前已有應急管理部強調當前國內的智駕大多都是L2級別,駕駛人不能松開方向盤;工信部隨后要求汽車企業對智駕技術進行整改,指出屬于L2級別的智駕技術都是輔助駕駛技術,汽車企業應如實告知消費者。
隨后多家汽車企業都將自己的智駕技術改名為輔助駕駛技術,凸顯出在相關部門的關切下,汽車企業終于正視智駕技術,自家的智駕技術屬于輔助駕駛技術,并未達到自動駕駛級別。
導致多個部門都就智駕技術發聲,在于此前曾發生的事故,駕駛人開啟了智駕技術,過于相信智駕,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車內駕乘人員因此出現傷亡。
諸多消費者過于相信智駕技術,在于互聯網的宣傳,視頻平臺大量視頻宣傳車內駕乘人員行車時完全將車交給了智駕,而駕乘人員則或是玩手機,或是睡覺,而不是手握方向盤,時刻注意道路情況以迅速處理突發情況。
此外智駕技術與電車的超強加速能力相結合,進一步加重了事故幾率和事故后果,其中一單事故就傳出車內駕乘人員發現情況時已來不及接管車輛,發生事故后猛烈的碰撞鎖死了車門、電池的特性導致車輛碰撞起火以及火災蔓延迅速。
由此智駕技術在國內的熱度迅速下降,這對新造車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一直以來他們都將智駕技術作為他們相對于燃油車的重要差異化競爭優勢,畢竟燃油動力的特性無法快速響應智駕,而電車的特性則可以更好適配智駕。
那些因為相信智駕的優勢而付出高價購買的車主恐怕更是后悔莫及,他們以為智駕技術真的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愿意付出高價購買,然而如今的真相被揭開,這些智駕都是輔助駕駛技術,這些車主恐怕都認為不值得付出如此高價了吧?
如今還有車企表示將完全免費提供智駕技術,進一步讓消費者認識到了智駕原來也就那樣,免費的智駕和付費的智駕未必有太大區別,都是輔助駕駛技術而已,這進一步讓那些付費購買實際為輔助駕駛技術的車主后悔得腸子都青了。
智駕技術發展到如今階段,各個企業也得反思了,過度宣傳智駕并非好事,汽車企業還是實事求是為好,畢竟汽車與其他行業很不一樣,汽車涉及到生命安全,過度宣傳很可能是導致車主付出生命的代價,而這最終會影響汽車的口碑,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技術還是得務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