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某些權力的視角里,災難不是事故,而是輿情;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通報的開始。
6名大學生在內蒙古企業(yè)參觀學習中墜落“溺亡”持續(xù)引發(fā)關注,盡管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我已從它的一則公告中,感受到了濃濃的官僚主義氣息。
公告全文摘錄如下:
2025年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金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yè)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醫(y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事件發(fā)生后,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前往現(xiàn)場組織處理,及時按相關程序上報當?shù)卣飨嚓P部門。目前各項處置工作正有序進行。
圖源:極目新聞報道
很多年前,有網友總結了典型的中國式“災難八股文”: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趕赴現(xiàn)場、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救治傷員、現(xiàn)場指揮調度、原因正在調查、工作有序進行……因為被網友批得太狠,所以基本上很少用了,沒想到又見到了。
一、“災難八股”的四層危害
一是信息遮蔽。用“高度重視”“有序進行”等抽象詞取代具體細節(jié),把公眾最想知道的“誰負責、做了什么、效果如何”掩蓋在套話里。比如上述摘錄共191字,光是企業(yè)名稱就占了49個字,“領導高度重視”部分70個字,“全力施救”部分32個字,事實部分恨不得壓縮成“六人溺亡”四個字。
二是責任稀釋。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被描述為“第一時間”“全力施救”時,就有了“喪事喜辦”的依托,真正的決策失誤、瀆職失職反而找不到責任人。試問,6名學生墜入后是否已當場死亡?若如此,全力施救的意義何在?啟動的應急預案大部分是為了應付輿情吧!
三是情感麻痹。再慘烈的傷亡,一旦配上那套固定句式,災難的痛感將被鈍化,社會共情能力也會下降。比如“溺亡”二字用得就很講究,成功將一起慘烈事故淡化。事實上,用“高溫礦漿灼燙死亡”這樣具體的詞,也難以描述現(xiàn)場的慘烈與絕望。
四是權力傲慢。八股文是“官味”的話語體系,它首先滿足的是系統(tǒng)內部的儀式化匯報,而非公眾的信息需求。從表面上看,它的敘事已經完成“閉環(huán)”(至少是初步閉環(huán),可繼續(xù)也可不繼續(xù)),在無形中強化了“民眾只能被動接受”的權力結構。
二、“災難八股”的系統(tǒng)共謀
“災難八股”不只是“打官腔”那么簡單,它更像一種官僚主義的生存機制:通過語式或行動的模板化(形式主義),把“政治責任”矮化為“程序合規(guī)”,比如“全力施救”“第一時間”“啟動預案”……都是在強調已經“盡責”,至于實際動作是否及時、有效,則退居其次,從而避免嚴厲的外部問責。
在這起事件中,我們看到了企業(yè)的“數(shù)據(jù)政績”——把安全投入列為“可控成本”,長期超期服役格柵板等關鍵安全生產設備,用“零事故”的宣傳,向上虛報成績,掩蓋安全隱患。
我們看到了監(jiān)管的“問責漂移”——當?shù)貞惫芾砭謿v年查出的幾十條隱患,都未見跟蹤復核記錄,多以“限期整改”“罰款”了之,形成“基層背鍋、領導免責”的慣例。
我們也看到了校方的“組織疏忽”——校方作為實習活動的組織主體,本應嚴格審核企業(yè)安全條件,而帶隊老師顯然過于輕信了企業(yè)的安全保護,盡管事前進行了“安全培訓”,但多家媒體引用現(xiàn)場學生、知情人的說法,指出培訓內容“就是發(fā)資料、念注意事項”“連防毒面罩都沒配。
看來,這不是一次孤立的悲劇,而是一個多維度的官僚生態(tài)鏈所造成的結構性塌陷。
三、如果事故的主角不是學生,會有怎樣的推演?
我們不妨假設,如果不是學生,而是領導去參觀,可能發(fā)生這起事故嗎?我想根本不會,他們會提前換上最好的格柵板,派上最好的安全員。
再假設,如果不是學生,而是普通工人出了事,會引起這樣的重視嗎?我想也未必會,根據(jù)應急管理部網站7月14日發(fā)布的數(shù)字,上半年,全國共發(fā)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8562起、死亡8079人。其中,發(fā)生重大事故4起、死亡70人;發(fā)生較大事故172起、死亡634人——請問,這么多事故中,有幾個形成了熱搜?
圖源:應急管理部網站(截圖)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這就是殘酷的現(xiàn)實,是“生命的等級差異”的無聲上演:學生、工人、領導,面對同一塊格柵板,卻不擁有同樣的命運幾率。
四、人們需要的不只是“深表痛心”,還有真正的改革動作
這里我們不談監(jiān)管和學校,要想防止下一次悲劇發(fā)生,仍需要從企業(yè)“領導”那里解鈴。
一是領導真正重視起來。別再讓“重視”停留于匯報材料,而要把它寫進預算表、排進工期表、釘進責任狀——把安全投入從“可控成本”改為“否決指標”,把格柵板、防護欄、報警器的更換周期從“壞了再修”變成“到期必換”。
二是領導真正率先垂范。無論是學生實習還是上級來訪,請領導自己先穿上防護服、戴上防毒面罩,踩著同樣的格柵板第一個走進浮選槽上方;請把“領導通道”“領導專用電梯”統(tǒng)統(tǒng)拆掉,讓安全標準對所有人一視同仁。
三是領導真正致歉自責。別再用“深表痛心”四個字對六條年輕生命做輕飄的注腳,請走到家屬面前,把事故調查報告全文念給他們聽,允許他們質問、允許他們拍桌。事實上,有的領導可以引咎辭職了,否則看不出有什么誠意。致歉不是公關,是應該以職位為抵押。
圖源:AI制作
五、寫在最后
七月的烈日下,那片翻騰的泡沫,帶著滾燙、腥臭以及礦石的冷硬,把六張還來不及曬黑的臉永遠按進了黑暗。
他們也許昨天還與父母、戀人通了電話,不曾想到號碼將成為別人再也撥不通的數(shù)字;他們也許清晨就約好了參觀后去游覽草原,誰曾想過計劃中的一張合影變成了六張放大的黑白照片;他們也許在一分鐘前,還小聲贊嘆著畢業(yè)后如果能夠進入這家企業(yè)挺好,誰曾想到,腳下的格柵板先一步撕裂了未來的深淵。
也許事故在某些領域果真是“行業(yè)常態(tài)”吧,但我們絕不能將其視作不可避免。如果下一次通報里,依然充斥了“領導高度重視”等“八股”敘事,而不見“事實真相”和“問責清單”,那么評論區(qū)里的憤怒將不僅是重復,更是對系統(tǒng)性麻木的控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