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人見過大熊貓,說世界上有吃竹子的熊,估計沒多少人會相信。
大熊貓是高度特化、完全有別于同類的動物,世界上有一種號稱是唯一可以和大熊貓相媲美的植物,這種植物也完全有別于同類,就是下面這個:
△ 這是它剛剛發芽的樣子
△ 男子兩邊的樹是它長大后的樣子
△ 這個是它結果的樣子
它就是海椰樹(Lodoicea maldivica),一種棕櫚科植物,棕櫚科植物都長這樣——一個樹干上面帶個頂穗,海椰樹的長相看起來似乎也沒有什么特殊的!
不要急,接著往下看就知道了(提示:這篇的篇幅有點長)!
我們從海椰樹種子的故事開始吧!
海椰樹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種子——直徑達到50厘米,重量可達17.6千克,這預示著它們會有不同尋常的適應性。
在幾百年前,人們還不知道海椰樹長什么樣,更談不上研究它們的時候,人們就已經被它們的種子吸引了,不是因為人們覺得它們種子會不同尋常的適應性,而是因為它們種子的形狀。
上面這個女士手里拿的這個就是海椰樹的種子,不知道看到這種形狀,您會想到什么呢?
總之以前印度洋沿海地區的人聯想到了人的臀部,并因此YY出一堆關于這種種子的神奇之處,甚至直到現在,依然有人認為它對男性有特殊的魔力。
海椰樹是塞舌爾群島上兩個孤立島嶼——普拉蘭島和庫里厄斯島的特有物種,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這些島嶼是沒有人類居住的,所以人們最初并不知道海椰樹的存在。
不過,海椰樹的種子會隨著海洋的洋流飄到印度洋沿岸,并在這些地區留下有趣的傳說,更有趣的是,從印度到非洲,印度洋沿岸的傳說大致相同,人們普遍都認為生產這種種子的樹巨大無比,它生長在海底,有一種巨大無比的巨鳥食用它們的果實,由于非洲有大象,非洲人甚至認為這種巨鳥會捕食大象。
獨特的外形,有趣的傳說,同時由于特殊的傳播方式讓這種種子非常稀有,它們擁有珍貴“藝術品”的一切要素,所以毫無疑問這種種子成為了古代印度洋沿岸的重要物品,而且相當珍貴。
到底有多珍貴呢?
由于洋流的關系,這種種子最常被帶到的地方之一是馬爾代夫,在那里任何人撿到這種種子都必須上交給國王,私藏的話會被判死刑,而國王則會將這種種子作為最尊貴的物品贈送給國際合作伙伴,可見它以前有多珍貴。
不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海椰樹種子的秘密被徹底解開了。
法國探險家馬克·約瑟夫·馬里昂·杜弗雷斯內 (Marc-Joseph Marion du Fresne)是第一個訪問塞舌爾群島的人,也是第一個知道生產這種種子的樹長啥樣的人。
雖然在杜弗雷斯內找到了海椰樹,但是他并沒有帶走太多的種子,所以這種種子依然高貴。
?Rudolf Ernst
1769年,一個名叫讓·杜舍曼(Jean Duchemin)人看到了商機,他開著船去塞舌爾群島采摘這種種子,他第一次訪問就足足帶了一整艘船的種子去印度市場販賣,賺得盆滿缽滿。
在杜舍曼之后,海椰樹的種子就失去了它的神秘和非凡價值,不過即便如此,這種種子作為商品,價格也還是非常昂貴的。
海椰樹種子的故事大概就是這樣!您可能還有很多疑問,這么大的種子怎么回事?海椰樹到底還有什么獨特的地方?
△ 塞舌爾群島
這是無法傳播的種子?
孤島生存的生物經常會表現出一些獨特的行為和特征,完全有別于它們的大陸近親,比如島嶼巨人癥和島嶼侏儒癥,就非常常見,一些生物在島嶼生存之后,體型會增大,而另外一些則會變小。
海椰樹的種子可能也只是島嶼巨人癥的表現而已,不過它是自己所在島嶼上唯一表現出巨人癥的生物。
不管生物的特征如何,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生存和繁殖,對于植物來說,它們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需要傳播種子。
△ 海椰樹的果子,?WL~commonswiki
海椰樹不僅有世界上最大的種子,還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植物果實,它們一個果實可以達到36-47公斤。
傳說中食用它們果實的巨鳥并不存在,世界上沒有一種動物吃它們的果子,也沒有野生動物能夠攜帶海椰樹的種子,并將其傳播到其它地方。
我們前面提到過,海椰樹種子通過洋流被帶到印度洋的海岸,許多棕櫚科植物其實都是通過海水來傳播種子的,所以它們果實的外殼通常非常堅硬。
△ 這是一顆椰子通過海水傳播,? DAJ
然而,海椰樹并不是通過海水來傳播的,它們的果實其實會直接沉入海底,之所以印度洋沿岸的居民會撿到它的種子,是因為這些種子內部隨著時間推移腐爛了,讓其飄了起來。
實際上海椰樹的種子根本沒有任何方式能夠傳播出去,這就是為什么它們只生活在塞舌爾群島的兩個獨立島嶼上!
既然如此,它們種子長這么大的意義何在呢?
有些生物在進化過程中會進入一種“死胡同”,比如不停“強化”原本優勢的特征,并最終讓其變成了累贅,甚至被其拖死。
不過,海椰樹并沒有進入這種死胡同,相反它們在自己的棲息地內有著絕對的優勢——兩個島嶼的森林中大約80%的樹都是這種樹,一點都不像是脆弱的樣子。
有研究指出,實際上海椰樹的種子在它們變大之前就已經失去了傳播媒介,所以變大和失去傳播媒介是沒有關系的。
大約 6600 萬年前,海椰樹的祖先是依靠動物來傳播種子的,但是在此之后塞舌爾群島開始脫離印度次大陸,海椰樹則被孤立在了島嶼上,失去了動物傳播機制。
于是,它們的種子在不考慮傳播的情況下開始自由發揮。
較大的種子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優勢,就是幼苗可以更快、更好地生長,這點在島嶼中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實際上大部分島嶼植物通常都傾向于大種子。
海椰樹在被孤立之前,可能本身就有較大的種子,從而在被孤立之后,它們憑借這個優勢迅速發展為島嶼的優勢物種。
隨著整個島嶼大部分樹都變成海椰樹之后,由于它們的種子無法被傳播出去,每課樹掉落的種子只會在自己特定范圍之內,所以種子最大的生存挑戰就是它的“兄弟姐妹”,它們必須比自己兄弟姐妹長得更快才有機會勝出。
在那種內卷的環境里,種子變得更大幾乎也是讓自己勝出的唯一途徑,同時考慮到它們不用擔心傳播問題,所以海椰樹的種子進化到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
“殺死”母株
您可能已經發現了,如果種子只會掉落在母株周圍,那么生存挑戰肯定還來自母株!
確實這樣的,所以它們還有一個有趣的行為,就是當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的時候,母株也就時日不多了,會在不久將來讓出自己的生存資源。
以前的人們認為,當種子發芽的時候,它就會“殺死”母株,但是現在研究和觀察多了之后,這種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母株沒有那么快被“殺死”,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母株還有照顧種子成長的任務。
海椰樹的葉片的形狀十分獨特,這讓其有著非常優秀導流作用,可以將樹葉上的殘花敗葉、鳥糞等物質引到根部周圍的土壤中,而由于這個過程的存在,導致距離樹干20厘米內的土壤中,氮、磷濃度比距離2米外的土壤至少高出50%,到目前為止,土壤的這種情況只在海椰樹這里發現過。
不用我說,您應該已經猜到了,它們的種子就會掉落在這個范圍之內。
海椰樹是雌雄異株的植物,雌株對后代比想象得還要負責,簡直和哺乳動物有的一拼。
雌株海椰樹葉子的氮和磷濃度僅為塞舌爾群島其他樹木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完全營養不良狀態,而透支的氮和磷全部用于發育它們巨大的種子了。
所以,它們不僅為種子引導肥料,還將自己身上大部分營養輸送給種子。
關于海椰樹種子的大部分內容我應該都已經寫到了,再補充一些這種樹獨特的其它方面:
第一,海椰樹的壽命其實很長!
海椰樹預計的壽命最多能達到200年左右(不考慮種子的競爭的情況下),而其它棕櫚科植物一般壽命只有18年左右,與同類顯著不同。
第二,海椰樹的一切都生長緩慢!
它們的種子從落地到發芽需要2年時間,發芽到頂穗發育完全需要9年時間,然后再有9年才能發育出功能齊全的葉子。
當它們葉子發育完成,每片葉子的平均壽命能達到24年,這是所有單子葉植物中最長壽的。
葉子發育完成幾年后,它們才會開花結果,而它們的果實從發育到成熟需要8到10年時間,這也是所有植物中最長的。
植株本身也是已知所有中大型樹木中生長最緩慢的,一棵種植在佩拉德納亞皇家植物園里的海椰樹,有記錄顯示,140年的時間里,它平均每年只生長了33毫米。
第三,它們不止種子巨大,而是一切都很大!
它們有著植物界最大的雌花,最大的心皮和最大萼片,這是它們發育出最大野生果實和種子的基礎;
有趣的是,它們的雄花花序也是植物界中最長的——可以長到2米長,目前沒人知道這個有何意義。
△ 海椰樹雄花花序
它們的葉子雖然不是植物界最大的,但也是大的離譜,一棵海椰樹大約有20片葉子,其長度能達到10米。
另外,它們的子葉(種子發芽最先發出來的部分)也是植物界最長的,能達到10米。
由于它們的一切都要生長到足夠大,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它們為何生長緩慢了。
最后,再說一點,就進化特征上來看,海椰樹和大熊貓絕對有的一拼,如果沒人見過海椰樹,也不會有人相信地球上會有一種棕櫚科植物是這么生長的。
但是,它們現在也和大熊貓一樣是瀕危物種了,野外成熟個體已經不到8000株。
它們瀕危的原因和它們本身一樣奇葩,因為它們的種子太受歡迎了,被無節制地采摘導致的。
參考:
[1].http://dx.doi.org/10.1111/nph.13272
[2].https://doi.org/10.1111/nph.167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