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到中美兩國航母對比時,總能看見這樣的一種觀點。
遼寧艦的動力系統很差,要燒開水才能跑,而且一燒就是48個小時,有可能仗打完了還出不了港?所以常規動力航母哪里有核航母給力,中國必須要有核動力。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遼寧艦)
燒開水確實可能燒48個小時
先說結論,遼寧艦的動力確實來自燒開水。這不是什么黑點,遼寧艦這種軍艦主要依靠蒸汽輪機提供動力,需要通過鍋爐加熱水產生蒸汽來推動輪機運轉,這并不算什么稀奇的。
像其他人心心念念的核動力航母,其實也是靠著類似的原理運營的。只不過常規動力航母燒開水用的是燃料,核動力航母燒開水用的核反應堆罷了。
(核動力航母本質也是燒開水)
而且,燒48個小時開水的情況,也確實存在。但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那就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航母剛剛結束了大修狀態,之前所有動力設備都已被關閉,現在正在重新啟動。
這是因為航母需要機動部署隨時響應,一般情況下,并不會讓動力系統完全停擺如此之久,而是會讓它們保持一種相對“待命”的活躍狀態,有且只有航母處于大修狀態時,才會徹底關閉動力系統。
(遼寧艦大修)
而如果要從這樣的狀態,重新“喚醒”航母動力系統,讓它恢復到能夠隨時出港作戰的完備狀態,燒48個小時的開水實屬正常,畢竟需要預熱鍋爐、產生蒸汽、提升蒸汽壓力和溫度等一系列耗時耗力的流程,消耗時間較長,這是很正常的。
而且大修這種情況,基本每10年才能發生一次,再加上幾乎所有的常規動力航母都是這樣,拿這點來批評遼寧艦,毫無疑問有點過于吹毛求疵了。
(遼寧艦動力并不落后)
事實上,排除掉完全冷啟動這樣的極端狀況。遼寧艦如果要啟動的話,時間一般是在十個小時出頭左右,在常規技術航母當中,它不僅不慢,甚至還可以說是屬于比較快的那檔。
要知道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和庫茲涅佐夫航空母艦是同屬于庫茲涅佐夫級的姐妹艦,可庫茲涅佐夫燒開水,至少要燒20個小時,遠遠沒有自己嫁到中國的妹妹那般更高更快更強。
(庫茲涅佐夫航母)
而且,不僅僅是常規動力航母是這樣,哪怕是美國人的核動力航母啟動,也完全做不到“隨叫隨走”那般輕松愜意。
他們在啟動核反應堆時,需要確保反應堆內部的各種系統和設備處于安全且可運行的狀態,需要對眾多的儀表、閥門、管道等進行細致的檢查和調試,需要逐步提升核反應堆的功率,要嚴格控制反應堆的溫度、壓力等關鍵參數,防止出現功率飆升或不穩定的情況。
不過得益于核動力航母那堪稱強大的動力輸出,他們燒開水的時間確實相對較短,只需要幾個小時。
(核動力航母啟動確實相對比較快)
為什么不用核動力?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想問,那么同樣是燒開水,為什么不用核動力。
2023年12月5日,江南造船廠對外發布公告,宣布將要著手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核動力集裝箱船。
對此,很多軍迷表示,如果此項目成功的話,那么說明中國核動力技術在大型船舶領域的應用已達世界領先水準,核動力航母指日可待。
(江南造船廠的計劃)
這也難怪他們會做此遐想,因為現在中國的航空母艦基本都是常規動力,常規動力在面對核航母時,確實也會出現諸多短板。
但其實,核動力不是你想裝想裝就能裝,核動力裝置是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且復雜程度超乎想象的龐大工程。
可不是隨隨便便拍腦門就能解決,否則的話,就會像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一樣。明明是全世界唯一一艘不在美國海軍體系內服役的核動力航母。
(戴高樂航母)
但偏偏這個唯一壓根就沒有給它換來絲毫的知名度,這就是因為在設計的時候,不知道是工程師一拍腦門,還是實在是過于缺錢,核反應堆直接挪用了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反應堆。
結果就是這種“小馬拉大車”的做法,直接導致了航母動力嚴重不足。最大航速僅有27節。
從這點來看,戴高樂連自己的老前輩,法國之前賣到巴西去的克萊蒙梭級煦”號(后加入巴西海軍改名圣保羅號,屬于常規動力航母)都不如,簡直就是核動力航母之恥。
所以要想建立核動力航母,必須需要諸多規劃和設計上的考量,從艦體結構到各個子系統,都要進行精心設計和協調,確保各個部分能夠無縫對接、高效運行,絕不是嘴上說說這么簡單。
(戴高樂航母)
中國目前不需要核動力
而且以中國目前的情況,像遼寧艦這樣的常規動力,也足以保證中國的初步要求。
因為中國現在正在從黃水海軍走向藍水海軍的關鍵階段,中國海軍的主要活動范圍,除了涉及近海防御以及周邊海域的巡航以外,也會涉及遠洋方向。
在近海方面就不必贅述,常規動力航母對比核航母的主要劣勢在于續航能力不足,容易影響作戰半徑,以及動力對作戰設備支撐不夠,容易影響戰機投放。
(常規動力航母確實在遠洋可能不如常規動力航母)
但這些劣勢基本都只在遠洋地區才會體現,中國的遼寧艦等常規動力航母在近海要滿足需求,其實已經綽綽有余。
遠洋方面,中國的常規動力航母對比美國確實存在一定的不利局面。但請注意,核動力航母是一種進攻性武器,主要用于遠征他國,保護本方的海外利益。
而目前中國的海外利益雖然遍布全球,但還沒有多到需要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地步,在諸多條件暫不成熟的情況下,遼寧艦這樣的常規動力航母,其實已經能夠滿足現階段中國海軍的幾乎所有要求。
(遼寧艦這樣的綽綽有余了)
未來也會有核動力
但這并不是說,中國未來就不需要核動力了。
而且目前中國在核動力應用領域的發展,也讓無數軍迷期待著這一天能夠盡快到來。
近年來,中國在核能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成果斐然。
從核電站的建設與運營,到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研發突破,中國核能技術正朝著多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穩步邁進,為核動力航母的研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尤其是中國目前在民用核反應堆領域的最新前沿技術金屬核反應堆上的發展,更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而一旦金屬核反應堆小型化的方案進一步得到了完善,滿足了上艦標準的話,中國的核動力航母,或許不再是一個夢想,而我們所有人也熱切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
(但是在這一天到來之前,還是要珍惜遼寧艦這樣的常規動力)
參考資料:
1、北京日報《馳騁大洋,劍指深藍!遼寧艦航母編隊配置有多強?》
2、環球網《現代航母面臨很多“二選一”:大還是小?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
3、環球網《哪些動力裝置能夠驅動龐大的航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