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希望繼續接受教育,充實精神文化生活。新加坡、意大利、德國等國探索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積極開展老年教育活動,讓老年人有機會不斷接受教育、學習新生事物,豐富他們的生活,提升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新加坡——
助力老年人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退休后,新加坡的林女士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公寓樓下的樂齡活動中心。這里提供各種培訓課程,包括手工藝品制作、丙烯畫、中醫保健推拿等,課程豐富且價格合理。林女士說,老年人在這里上課不僅活躍思維,還能夠學習新技能、結識新朋友,讓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新加坡《2024年人口簡報》顯示,65歲及以上公民占該國總人口的比例已從2014年的12.4%增長至19.9%,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24.1%。為了讓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充實,新加坡于2015年投資30億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5.6元人民幣)推出“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并于2023年更新了該計劃。該計劃的重點之一就是支持老年人不斷學習。在該計劃下,全國樂齡學苑于2015年成立,以滿足老年人對于學習的需求。
全國樂齡學苑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工藝教育學院等多所大學、藝術機構和社區機構等合作,向50歲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提供1000多種課程。授課地點遍布新加坡各地,課程包括信息科技、人文學科、商業金融、傳媒、藝術設計等傳統學科,以及手工制作、烹飪、保健等生活技能科目,并定期更新。
主管全國樂齡學苑的新加坡活躍樂齡理事會還于2023年推出了樂齡教學指導方針。該指導方針為培訓人員及行業合作伙伴設定基準,幫助他們為老年人創造愉快、包容和高效的學習體驗。新加坡活躍樂齡理事會還與約100所學校和志愿者組織合作,推出跨代學習計劃,即由學生團體向老年人提供互聯網技術、攝影、社交媒體、音樂等各種主題的課程,通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互動來加強代際關系。
在各方努力下,許多新加坡老年人不僅在退休后掌握了新知識、新技能,還學以致用開辟起新的事業領域。例如,68歲的孫先生在計算機領域工作多年,退休后他報名參加了樂齡學苑和工藝教育學院合作主辦的網絡銷售課程。孫先生在學習中逐漸掌握了網絡營銷知識,嘗試開起了網店并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新加坡政府積極推行終身學習,鼓勵并支持民眾在不同階段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老年教育事業一方面可以讓老年人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減少孤獨感和社會隔離感;另一方面激發了老年人潛能,使他們能夠繼續參與社會創新活動、創造社會價值。
意大利——
多舉措提高老年人的社會融入度
憨態可掬的寵物、空曠的鄉間小路、結伴而行的兒童……不久前,一場名為“多彩人生”的畫展在意大利中部城市古比奧舉行,油畫布上展示的是一群老年畫家對生活的所思所感。活動主辦方古比奧老年大學校長盧琪安娜·巴爾迪內莉表示,學校與當地藝術家合作對老年學員進行繪畫培訓,取得了不錯效果,讓學員們的才華和熱情得到了更好施展。
根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今年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意大利65歲以上老年人占全國人口的24.3%,80歲以上老年人占7.8%,全國人口平均年齡達到46.5歲。如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社會各界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意大利老年大學協會成立于1980年,目前已在意大利擁有330家會員單位,會員約8萬名。遍布全國的老年大學大部分由意大利地方政府或社會團體組建,開設的課程以語言文化類為主,也包含人工智能等緊跟時代前沿的課程。
除了老年大學,一些老年人還通過各類社會組織和志愿項目來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意大利各大城市普遍建有老年人社區中心,為老年人提供社交場所和文化、體育方面的課程。意大利一些全國性的社會組織,如積極老齡化協會、全年齡團結協會等,面向老年人組織考古挖掘、環境保護等主題志愿活動,鼓勵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服務活動。
今年年初,意大利政府通過了保護老年人權益的新法案,鼓勵各類高校和社會組織開展相關課程,助力老年人提高社會融入度。意大利老年大學協會表示,社會各界對老年教育的重視和支持,不僅讓老人們生活得更充實,也有利于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
德國——
打造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
打開德國老年學術協會網站,醒目位置寫著一句標語:“學習無關年齡。”這句話,是對老年教育理念的一個生動闡釋。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德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22.4%。德國政府倡導發展老年教育事業,引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2至2023學年冬季學期,德國大學共有約3萬名旁聽生,其中1.25萬人的年齡在60歲以上。
以法蘭克福大學為例,該校在1982年就為老年人成立了學科教育機構“第三年齡學院”。該學院目前有60歲以上老年學員2700多名,提供法律、經濟、社會、語言和自然科學等數百門專業課程,并鼓勵參加科學、人文、藝術等領域的講座和社會實踐活動。法蘭克福大學文學和電影學者娜塔莉·米斯帕格爾自2017年起一直在該學院教學。她表示,學生們準備得非常充分,參與度很高,這些老年人來這里上課的目的不僅是獲得證書,還是追求知識和快樂。
除了講座和培訓活動,德國大學還可為老年人提供正式的學位教育,專業涵蓋老年心理學、老年醫學、老年職業技能培訓等。除了以高校為依托的老年大學外,還有老人學院以及其他老年教育組織提供的不同類型的學習課程,形成了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比如,老人學院以普及文化為主,注重課程設置的實用性,目的是讓老年人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近年來,德國聯邦家庭、老年人、婦女和青年事務部更加重視對老年人進行數字教育,以彌合老年人“數字鴻溝”。該部門推出了“數字天使”項目,在老年人常去的地方設立移動咨詢員,現場教導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機應用程序等。
德國聯邦老年人組織協會主席雷吉娜·戈爾納表示:“在一個技術日新月異、社會不斷變化的世界中,老年人不斷接受教育、學習新生事物,才能夠更加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5日 16 版)
本報記者 劉 慧 謝亞宏 郭梓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