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頂流主播辛巴自創品牌“棉密碼”衛生巾檢出超高含量致癌物硫脲一事,沖上熱搜。報道指出,有30余名“棉密碼”消費者自訴患有甲狀腺癌。
暗藏致病風險的衛生巾還“衛生”嗎?對于聲調越來越高的質疑,辛巴一方有必要及早做出解釋。
眾所周知,作為危險化學品,硫脲被國際癌癥研究聯盟列為第3類致癌物。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硫脲為禁用成分。既然是禁用成分,為何還要使用于衛生巾,難道是在賭致病概率嗎?
這么做當然是為了降低成本。“棉密碼”多個產品系列號稱采用茶多酚衛生巾芯片,主打抗氧化的效果。專家分析稱,硫脲有抗氧化劑的典型特征,且其價格低廉,不排除人為添加硫脲以替代成本更高的抗氧化劑茶多酚。有業內人士透露,這在行業內已不是秘密。若真如此,這到底是在做生意,還是在謀財害命?在商言商,控制成本自然是一門學問,但在這門“學問”之上,是規則和道義。
辛巴自稱該品牌有千萬用戶,且不說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如何,辛巴本人知道不知道硫脲在自創品牌中存在?作為品牌創始人,要是只關注用戶數據,而不關注產品問題,那就顯得太業余了。
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知不知道這個秘密?延伸而論,有消費者強調因使用“棉密碼”衛生巾而患上甲狀腺癌,指向的是疑云和謎題。目前,問題尚停留在消費者集體送檢的階段,尚無有關部門介入調查。相關檢測機構給出的數據是否權威、有關部門何時介入調查、調查應集中在哪個領域,已成為迫切需要解答的命題。
值得一提的是,硫脲是一種中、低毒的化學品,急性毒性不高,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較高的生物健康風險。目前,還沒有關于硫脲針對人體的系統化毒理影響評價研究。相關消費者致病案例,究竟是否緣于硫脲,真相不能再模糊下去。無論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違規使用硫脲的現象,是當務之急。
相關信息表明,在“棉密碼”之外,其他衛生巾也應被嚴格審視。如果違規使用硫脲的現象較為普遍,甚至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那么市監等部門有責任展開全面調查摸底,徹底掃除“硫脲陰霾”,為廣大消費者“掃雷”、清障。
跳出此事件的框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這類“網紅造”產品開始重新審視。這不僅是因為某些“網紅造”產品存在硬傷或軟肋,更因為它容易在頂流網紅或主播的加持下被打上名不副實的光環,從而誤導消費選擇。換言之,是時候進一步打破對于某些“網紅造”產品的迷信了。一款產品好不好,不能只憑借網紅的影響力“背書”就迷得神魂顛倒。前述自述患病者展開的維權行動發出沉痛提示,買東西,關鍵不是看誰代言、誰自創,而是要看質量好不好、用起來安不安全——這當然有賴于產品質量監管體系的高效運行,但消費者自身擦亮雙眼、理性選擇,主動擺脫對于“網紅造”產品的路徑依賴,可謂至關重要。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