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6歲的王英洲接到軍部的消息:即刻趕赴軍部,有重要談話。
見到這個消息后,王英洲的心“咯噔”一下,難道是通知自己退役的消息嗎?
自己是54軍出了名的獨臂將軍,按照部隊規定,身有殘疾的人不能長期在現役部隊服役,若不是自己當初堅持,恐怕早就轉業回家啦!
看來這次真的要離開自己心心念念的部隊,永遠離開這支可愛的部隊啦!真舍不得。
他帶著無比沮喪的心情奔赴軍部,一路上他都在想如何應對軍長的談話,可始終沒有想好應對的措辭。
時間似乎過得很快,車輛即將抵達軍部,停下車后,沒走幾步,軍長的辦公室便出現在眼前,軍部警衛員伸出手敲了敲門。
“請進!”里面傳出了聲音。王英洲走進辦公室,只見辦公室除了軍長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他不認識。
見到王英洲來到之后,軍長露出了微笑,不等他開口,便直接說道:“恭喜你,英洲同志。”
王英洲心想:“完啦!難道是恭喜我成功退役?”
就在他心有忐忑時,軍長接著說道:“小平同志親自點的將,要升你為副軍長。”
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有些難以置信,自己當前不過是副團級,距離副軍級還差四個級別。
連升四級不符合部隊的規定,這件事情怎么會突然降到自己的頭上呢?
初心使命
其實,他哪里知道,這件好事之所以落到自己頭上,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王英洲生于1939年,家在河南葉縣,在戰爭年代,聽到很多的英雄故事,從小他就渴望進入部隊當中,成為一名戰斗英雄。
他參加的第一場戰爭就是抗美援朝。
只是當時已經到了戰爭的結尾,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他并沒有參與什么重大的戰役。
不過,在這場戰役中他得到了鍛煉,返回國家不久后,就成為了班長。
彼時的他還不足二十歲,正值最好的年紀,前途一片大好。
當時的國家并非如今日這般太平,西方國家試圖在西藏地區搞分裂,士可忍孰不可忍,必須出兵教訓他們一下,以維護我國領土的完整性。
王英洲便跟隨部隊去往西藏,與當地武裝相比,他們對地形狀況不夠熟悉,在前期吃了不少虧,好在他們及時做出了調整,迅速占住了先機。
對方也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決定以宗教為宣傳媒介,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暴動。
幸好王英洲提前了解情報,及時報告,這一事件便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次戰役,他從班長職位走向了排長職位。
54軍的前身與葉挺將軍息息相關,歷來有著“鐵軍”的稱號,王英洲的出色表現很快引來了部隊長官的注意。
因此,一旦發生什么戰役,長官總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這位年輕人。
1962年,在對印反擊戰中,他幾次身赴險境,面對敵人的槍林彈雨,從未想過退縮。
戰爭之后,因立下功勞而被提拔為連長。
若是在戰爭年代,戰士的提拔速度非常快,因為戰爭幾乎每日里都會發生,隨著戰功的累積,想不獲得職位的升遷都難。
可這是和平年代,戰爭都是局部的沖突,且隨著部隊發展,已經有了嚴格的升遷制度。
不能隨意越級升遷,除非上層有大規模的調整,且提出硬性指標。
因此,即使王英洲在戰爭中屢次獲得戰功,也沒有機會獲得越級的升遷。
不過,他不在乎這些,保家衛國本就是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若是戰爭只是為了獲取這些,那戰爭年代的英雄們又是為了什么而犧牲的呢?
返回部隊駐地后,他成為了部隊的連長,可別小看連長這個級別,當年教員在井岡山時期,就提出一個著名的論斷:把黨建設到連隊上。
也正是因為這個舉措,我黨才能牢牢地把槍桿子抓到自己的手上。
這個傳統從來沒有間斷,由此可知,連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為了連長之后,王英洲對自己以及連隊的要求絲毫沒有放松,凡事必爭第一名。
而他所帶的連隊,很快在部隊里闖了名氣,領導欣賞他,下屬鐘意他,就在這樣的高光時刻,一個意外降臨啦!這個意外是他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節點。
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呢?這對他的人生產生了什么影響呢?
破格提拔
部隊為提升戰士們的作戰水平,會經常性地搞一些演習,有時候為了模擬戰場的真實場景,他們會用上真槍實彈,目的就是讓每一個人都時刻繃緊腦袋中的神經。
54軍也不例外,正式演習說開始就開始,戰士們也都全力以赴,他所在的連隊也接到了作戰任務,要奉命炸毀敵人的一個碉堡。
按照作戰任務,攜帶炸藥的人在前往碉堡的途中,要有人在一旁用機槍做掩護,這是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經典鏡頭。
當時執行掩護這一任務的人名叫左玉林,由于當時聲音太過于嘈雜,他根本沒有聽到撤退的指令,而炸藥即將爆炸。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王英洲的身體先于思想做出了行動,他毫不猶豫地抓起炸藥包,用力地揮向了更遠處。
而就在他揮出炸藥包的一剎那,炸藥包未離手掌時分,爆炸發生了!
他當即倒向血泊中,幸虧這次模擬演習沒有使用過分逼真的炸藥,否則他當場性命不保。
可是右手已經被炸得血肉模糊,醫生看了以后說道:“右手保不住啦!”
就這樣他成了獨臂連長,按照部隊的規定,他必須復員回家。
他是為國家做過貢獻的人,部隊不會不管他,會在家鄉為了安排一個糊口的職位。
可是他并不愿意離開隊伍,他自幼的夢想就是當兵,如今,他還年輕,不過才二十五歲,他還想繼續待在部隊。
可是要待在部隊,就不能成為別人的累贅,要證明自己不僅可以像正常人那樣生活,而且在某些比賽項目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厲害。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開始夜以繼日地努力,平常習慣使用右手的人,竟然單只使用左手非常不適應,他連最基本的穿衣都無法正常完成。
可是生性倔強的他偏偏不信這個邪,他認為自己不僅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而且比之前擁有右手時完成得更加出色。
他付出的努力常人根本無法想象,結果就是可以憑借自己完成在部隊的一切事宜。
在游泳比賽中,他能憑借一只左手,一口氣游出1700米,即使一個正常人,要達到這個成績也非常困難,但是他偏偏完成了這項任務。
這背后的艱辛大家都看在眼中,于是,他成功地留在了部隊當中,并憑借出色的成績一步步走向了副團長的職位。
他知道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要做的事情就越多,他并不貪戀權位,他只知道在當組織交代給自己的任務時,一定要保質保量地完成。
而軍長喚他去軍部的那天上午,他隱隱感覺到了不安,此時的他已經三十六歲。
按理說不應該讓他轉業回家,可是也說不準,畢竟自己的情況與他人不同。
因此,當聽到自己被破格提拔了四級,成為了副軍長之后,他感覺受寵若驚。
按照當時的規定,部隊的領導一定要體現老中青三代人。
這樣才能既不失沉穩,又不失年輕的沖勁,同時,也能避免發生人才青黃不接的問題。
在1988年的大將授銜儀式上,他是唯一的一位獨臂將軍,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由此可見其德高望重。
1994年,河南軍區要進行改制工作。
在當時的河南軍區就有六個副司令,卻唯獨留下了他。為什么?因為他適合部隊,部隊也離不開他。
時隔多年后,王英洲老將軍才知道,提拔副軍級時,有一個師級干部同樣符合要求,美中不足的就是此人身上的功勞不夠多。
而他的問題則是因為級別不夠,在兩相比較之下,領導把這件事情告知了小平同志,小平同志看了他的經歷之后,立即回復道:“要大膽啟用能干肯干的年輕人。”
而他也穩穩地接住了這個職位,這就叫德位相匹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