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馬雪平
2024年6月1日,德州市政府與首都兒科研究所(下稱“首兒所”)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框架協議書。2025年2月23日,首都兒科研究所德州兒童醫學中心(下稱“德州兒童醫學中心”)在德州市婦幼保健院正式揭牌,掀開了京魯兒童醫療合作的新篇章。
一年來,為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已先后選派39名業務骨干赴首兒所進修,包括臨床醫師、中醫醫師、麻醉醫師、放射醫師、護理人員和管理人員等,涵蓋兒科、兒童保健科、眼科、口腔科、中醫科等多個學科。
進修人員帶著“更好守護兒童健康把先進技術帶回家”的使命,深入首兒所門診、病房和手術室進行系統學習。他們帶回的不是單純的醫療技術,更是一整套前沿診療理念與管理經驗,實現了從診療理念到服務模式的全面升級。
近期,兒科主治醫師李瑩順利完成在首兒所兒童重癥醫學科為期6個月的進修學習,回到本院后迅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為兒童重癥救治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進修期間,她專注于兒童重癥救治領域,通過參與臨床實踐和接受系統培訓,重點學習了危重病人救治、呼吸機精細操作以及血液凈化技術等內容。
“孩子一直抽搐不止,這可怎么辦啊?!”3月底,正在急診值班的李瑩見到了帶孩子小宇(化名)到院就診的家長。小宇患有1P36缺失綜合征,癲癇持續狀態,重癥肺炎,消化道出血,血性氣道分泌物,病情十分復雜危重。
李瑩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將患兒轉入病房,在科室主任的指導下,帶領團隊迅速制定了系統的治療方案,為患兒實施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同時實施對癥抗感染、清理呼吸道、止血、補充能量等一系列精細化治療措施。
李瑩將進修期間所學的精細化管理、治療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從呼吸支持、感染控制到營養支持等各個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診療方案,有效提高了重癥患兒的救治成功率。在治療過程中,她精準調節呼吸機參數,既滿足了患兒的呼吸需求,又保障了其舒適度。經過一周左右的精心治療,小宇的病情逐漸好轉,順利撤機、拔除胃管、恢復自主進食,最終順利出院。
回憶起在北京的進修經歷,李瑩表示,進修期間所在科室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每周兩次的小講課、以及病例討論和閱片會等學習活動,極大地鍛煉了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帶教老師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先進的治療理念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讓自己受益匪淺。
“不僅解決了孩子睫毛內翻的問題,而且孩子眼下幾乎看不到疤痕!”碩碩(化名)媽媽激動地對孩子手術主刀醫生——眼科副主任醫師賈瑩瑩表達感謝。
據了解,睫毛內翻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尤其是在兒童群體中,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因睫毛持續刺激眼球,導致角膜損傷,甚至影響視力發育。賈瑩瑩前往首兒所進修,重點學習了 “瞼內翻矯正術” 的美容縫合技術。“傳統手術采用‘5-0縫線’,而首兒所采用‘8-0美容線’,線體細如發絲,搭配精細化操作,這種新的縫合方法將術后疤痕降至最小,實現了功能與美觀的雙重提升。”賈瑩瑩說。
賈瑩瑩憑借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碩碩制定了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術前通過畫線精準標記切除范圍,確保雙眼對稱;術中采用“皮膚拉力 + 縫合技巧”雙重固定,避免睫毛內翻復發。新的縫合方法的運用,在確保手術安全的同時,實現眼科手術從“功能性修復”邁向“美學化治療”的跨越。
兒童保健科護師宋瑞雪于2025年2月至3月在首兒所運動體能門診進修,在學習中,她重點掌握了足弓形態評估與矯正技術。“首兒所采用‘人工觀察+機器掃描’雙重評估模式,先通過觀察患兒走路體態判斷足弓異常類型,再借助足弓掃描儀精準測量足底形態,區分扁平足、高足弓等細微差異,明確異常分級。”宋瑞雪介紹,這種“肉眼初篩+科技精查”的組合,讓隱匿的足弓問題無所遁形。
回到德州后,宋瑞雪立即投入開展相關工作,并通過業務學習與同事們分享進修成果,將知識與先進經驗轉化為團隊整體能力,提升科室護理服務質量。同時,醫院引進三維足底掃描儀,患兒只需露出膝蓋以下部位,站在設備上保持中立位,即可完成快速掃描。自4月開展該項目以來,已為20余名兒童提供評估。
靜靜(化名)今年7歲,因跑步時頻繁摔倒到德州兒童醫學中心就診,肉眼觀察足弓弧度不明顯,宋瑞雪為其進行掃描儀檢測,經檢測為輕度扁平低足弓。“孩子的足弓力量較弱,通過干預治療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宋瑞雪安慰靜靜家人,并為其制定個性化方案,建議穿戴硬底機能鞋、進行抓毛巾訓練,并配置矯正鞋墊等。之后隨訪顯示,患兒跑步穩定性顯著提升,家長對非手術干預效果十分認可。
為幫助早產兒家長掌握科學護理技能,從容應對出院后的育兒挑戰,新生兒科護士長高建莉結合在首兒所的學習,帶領團隊推出了早產兒家庭護理系列課程,以“理論+實操”的模式,為家長提供全方位指導。相較于之前的宣教課程,現在的課程更規范、更全面。
科內錄制了包括早產兒喂養、早產兒行為干預訓練、喂藥、嗆奶應急處理等視頻課程,方便早產兒家長隨時學習。“以前照顧老大時總是手忙腳亂,現在這個老二又是早產兒,擔心自己回家照顧不了,現在通過護士的講解、示范,我也跟著做,心里踏實多了。”一位家長在學習后說。
“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大家對課程的實用性比較認可,這也激勵我們不斷優化課程設計。”高建莉說。科室后續還將派出5名護士前往首兒所進修,進一步提升早產兒護理教學水平,為早產兒家庭提供更專業、更貼心的支持,助力早產寶寶健康成長。
下一步,德州兒童醫學中心將進一步加強對進修工作的管理,確保學習成效。一是做好進修人員的遴選,進修計劃的制定,進修后的總結、分享和應用;二是探索新的進修模式,包括醫護聯動、1+N學習、跟師至首兒所進行典型病例或專項技術的針對性學習等。目前,德州兒童醫學中心常年保持6—8名業務骨干在首兒所進修培訓,未來,醫務人員將繼續分批次的進京“取經”,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首都醫療技術在德州落地生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