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基輔街頭驟然升溫。一組來自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實時報告顯示,烏克蘭人對現政府信任度已跌破18%。剛剛過去的一個周末,烏克蘭多地爆發示威潮,士兵、平民、退伍軍人走上街頭,要求澤連斯基下臺。在漫天揮舞的旗幟和憤怒的口號下,這場危機的爆發點究竟為何?三年戰爭,數以萬計傷亡,數百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社會為何會走到“逼宮”這一步?
援助迷霧下的腐敗與憤怒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2025年7月初披露,過去三年,美西方對烏克蘭援助總額已突破1100億美元,但烏克蘭社會對于這些資金的流向始終充滿質疑。民眾最直觀的感受,是生活沒有改善,前線官兵依舊拿著老舊裝備,軍需采購丑聞接連被曝光。
烏克蘭國防部2024年曾陷入一起轟動全國的采購案——10萬枚炮彈的賬目,實際一顆未到前線,涉案金額高達4000萬美元。類似的黑幕屢見不鮮,2025年春季,反腐機構又披露國防部與多家本地供應商通過虛高合同套取資金。
單純的腐敗已難以讓烏克蘭人憤怒,真正讓社會情緒爆炸的,是當局剛剛通過的一部新法案:澤連斯基政府正式削弱國內反腐機關獨立性,并由總統直接任命兩大反腐機構負責人。法案出臺前,烏克蘭社交網絡上“撤回法案”“讓澤連斯基下臺”成為熱搜詞條。
更讓民眾無法接受的是,政府的解釋是“反腐機構疑似被俄羅斯滲透”。但始終未公布具體證據,民眾普遍認為這不過是當權者為自身親信開脫的說辭。連歐美媒體都公開發問:如此關鍵節點,烏克蘭高層為何主動撤下反腐“防線”?
強制征兵,士兵不滿情緒全面爆發
戰爭進入第四年,烏克蘭人口結構已發生劇烈變化。2025年夏,基輔國立大學社會學研究顯示,烏克蘭18-35歲男性人口銳減12%,大量青年逃離入境歐盟國家。前線兵力告急,政府不得不在全國各地推行強制征兵。
在敖德薩、利沃夫等地,征兵人員直接在街頭、地鐵站篩查適齡男性,現場發放防彈衣、頭盔,幾天內即送往前線。未經充分訓練的新兵不僅難以形成戰斗力,也迅速被卷入高強度消耗戰。前線陣亡率居高不下,許多士兵家屬開始集體抗議。
士兵的不滿并非僅限于征兵方式。多名前線軍官通過媒體表達:持續的物資短缺、后勤混亂、腐敗蔓延,導致部隊士氣低落。最新一輪基輔示威,退伍軍人與現役軍人集體出現,這在過去三年從未出現過。
歐盟與美國警告,信任危機威脅烏克蘭命運
2025年7月,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公開表示:“戰爭時期領導人與民眾間的信任,比任何武器都重要?!倍绹鴩鴦赵阂埠币姲l聲,直言烏克蘭政府近期的反腐法案是“歷史性倒退”。
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白宮匿名官員稱,特朗普政府已多次私下向基輔施壓,要求撤銷新法案,恢復反腐獨立性。歐盟多國議會也傳出聲音,如果烏克蘭繼續削弱反腐機制,可能暫停部分援助,并重新評估其入盟資格。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熱炒:“澤連斯基會不會被歐美拋棄?”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認為,若信任危機繼續惡化,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將遭遇民意阻力。民眾要求換總統的呼聲,成為烏克蘭政府無法回避的政治地震。
反腐機構的“自我癱瘓”
烏克蘭國家反腐局(NABU)和反腐特別檢察官辦公室(SAPO)自2015年成立以來,曾是西方監督烏克蘭改革的“標桿”。2023-2024年,兩大機構先后調查了多起高官腐敗案,甚至觸及總統核心圈。
2025年新法案出臺,澤連斯基陣營公開指控反腐機構“被俄滲透”,但拒絕公開涉案名單。外界普遍質疑,這背后是權力集團的自保。法案通過后,烏克蘭反腐獨立性大幅削弱,西方輿論嘩然。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澤連斯基押上了所有政治資本,但喪失了最關鍵的“公信力”。烏克蘭社交網絡上,“反腐已死”成為熱議話題,許多年輕人感嘆民主改革又倒退至起點。
援助去哪了?民眾信任崩塌
2025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評估報告,烏克蘭外部債務已達GDP的92%。盡管如此,前線武器短缺、民生物資緊張仍是常態。烏克蘭民眾對國際援助流向的質疑聲越來越高。
多家調查機構發現,超七成烏克蘭人認為政府未能公開透明地說明外援使用情況。每當新一批美歐援助抵達,社交平臺上總會有“錢去哪了”的質問。腐敗、援助流失、官員斂財,這三大問題持續發酵,成為全國性示威的核心訴求。
權力更替的風暴前夜
美國多家主流媒體在7月中旬披露,特朗普政府高層已與基輔多次溝通,討論“烏克蘭政治局勢的穩定性”。有接近白宮的分析人士稱,西方正在評估澤連斯基是否“還能勝任戰爭領導人”。
美方內部有意見認為,烏克蘭當前最需要的是一位能重啟反腐、團結各方的“過渡型領導人”。歐盟方面,德國、法國等國議會也在私下醞釀,對烏克蘭“有條件援助”原則,要求基輔恢復反腐獨立性。
烏克蘭國內,因新法案引發的政治危機已波及議會和地方政府。多名反對派議員提出彈劾議案,要求澤連斯基下臺。不過,當前局勢極為復雜,任何權力更替都可能引發更多不確定性。
戰爭、征兵、腐敗,三重壓力下的社會困局
烏克蘭社會的三大矛盾——戰爭持續、強制征兵、政府腐敗——如今同時爆發。2025年7月,基輔、哈爾科夫、利沃夫等多地街頭,抗議人潮一浪高過一浪。警察與軍方對示威保持克制,但緊張氣氛一觸即發。
前線士兵回憶,自己每次休假返鄉,親友都在問:“你們的物資呢?你們的工資呢?”議會反對派公開質疑,軍隊傷亡數據長期被低報,實際前線陣亡數字遠超官方公布。
年輕人涌向歐盟,家庭四分五裂。社會學家警告,這種大規模人口流失和社會撕裂,可能對烏克蘭未來十年都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
?;鹫勁信c未來博弈
俄烏沖突進入膠著階段。2025年7月,瑞士日內瓦出現新的和平談判苗頭。俄羅斯方面釋放信號,愿意與烏克蘭討論?;穑o方面在國內壓力加大下,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談判可能性。
但各方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烏克蘭的談判籌碼正因國內政治危機迅速縮水。西方援助的不確定性、國內民意的分裂、政府權威的弱化,讓烏克蘭在國際舞臺談判中處于極其被動的位置。
參考資料:俄烏沖突以來首次!烏克蘭多地爆發抗議,這項法案為何點燃民眾“怒火”?
2025-07-23 18:09·紅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