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變遷記
作者丨徐軍民
住房是每個人的頭等大事。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家住在安口鎮的正街,兩間土木結構的土平房,面積不足40平米,土里土氣的,現在早拆除了,再也看不到了。但我仍然很懷念那段時間的美好時光。畢竟它伴我度過了童年。那時候人們普遍窮,我家也不例外。兩間土平房一進門就能看見灶房的陳列用品。外面是廚房兼小臥室,里面套間是客廳兼主臥。看的是黑白電視機,用的都是笨重的老家具,土墻經過白灰的粉刷亮堂了不少,屋頂是經過白紙和芋子加工糊成的頂棚,根本看不到土面和木頭,由于大門面臨街道,平時進屋只能關門,屋內采光不好,只能開燈,唯一欣慰的是客廳的角落有一張寫字臺,每天放學后我可以很舒服地在寫字臺上完成作業。日子不咸不淡不緊不慢地過著,雖然窮了點,但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樂趣,那時我對住房的好與否從不關心,更別說住樓房的事了,因為附近大片的人都和我們一樣住的是土平房,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差別。
時光一晃,我上了中學,父親有天興沖沖地告訴我們,他當了十幾年的工人,手上有了點積蓄,在西街協商了一塊地皮,決定蓋幾間平板樓,改變往日居住難的問題。我們一家四口選好黃道吉日,聘請了施工隊,不出一個月,五間平板磚混結構的樓房拔地而起。書房、廚房、客廳、主臥各一間,還有了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小院落,蘋果綠的大門很是氣派,著實讓我驕傲了一番。每天在獨立的書房學習很是愜意,不像以前學習總是受干擾,更別說保護個人隱私了,父親母親每天上下班按部就班。由于他們辛勤的付出,我才有了遮風避雨的地方,一家人其樂融融,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家庭的和睦,總讓人感到家永遠是最幸福的港灣。
一家人各行其事,當時的安口鎮是非常繁華的,人口多、廠礦多、做生意的多,比華亭縣城都熱鬧。每逢集日,市場里的小吃是應有盡有,擺放的貨物是琳瑯滿目,附近各村還有03、04、07廠的工人都來趕集,整個街道如鍋里的開水在沸騰。人多的地方,經濟發展也就比較快。我在新屋住了幾年后,當地人才開始修房喬遷,大手筆的樓房還是沒有的,說起樓房只有電廠、安礦、楊礦才有,當時根本沒有商住小區,從那時起,我就特別羨慕住樓房的同學,樓房肯定好,干凈衛生,有衛生間還有暖氣。如果住到五樓六樓,樓下的景色一覽無余,可以俯視一切。在當時住樓房只能是一件無法完成的奢望。
大約十年后,我也完成了學業,分配到了馬峽鎮政府工作。娶妻生子的問題擺上了主要議事日程,由于剛參加工作,經濟方面都要從零開始,談的對象在縣城工作,如果婚后每天回安口鎮肯定不方便也不現實,面臨買房的問題。我上了多年學,已經榨干了父母的血汗,父母從牙縫里省下的幾個錢,打發我結婚的費用都還不夠,怎還敢再提買樓房的事。那怎么辦?生活還得繼續。萬般無奈下,就在妻子的單位華礦附近租了一間門面房,門面房有個好處,它有兩個門,前門的卷閘門平時一直鎖著,我們都是從房東的小院子進去,再從后門回家,感覺很是別扭,每天還要受房東的監督管理,非常不自由。就在這租的房子里完成了我人生的一件大事——結婚之喜。這也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婚禮由于受經濟拮據的制約,倒也辦得簡樸而熱鬧,現在想來感覺當時的婚禮還是有點寒酸,原因是當時不具備買房的能力,很是對不住妻子。婚后的生活既甜蜜而又平靜,但買房的打算始終在心頭。微薄的薪水只能維持現有生活的開支,節余下來的幾個錢還要準備妻子生孩子的事。妻子肚子越來越大,一旦孩子生下來,母親過來照顧小孩根本沒有住的地方,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時正好有個親戚準備出售華礦的二手房,那時的二手房價格也不高,但對于我這個無錢的人來說幾萬元猶如天文數字。父母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兒子而活著,他們活得太累了。但為了我跑東家去西家,厚著臉皮去借錢,還要看人家的臉色。要說恩人,父母就是我最大的恩人,他們幫我度過了人生的又一個難關,現在想起心中仍在隱隱作痛。孩子平安誕生,世界又多了一抹誘人的色彩。恰巧愛人出院我也順利搬進了華礦的二手房里,搬進去后一切設施都是現成的,我也無力完成簡單的裝修。母親也從安口老家過來幫我們帶孩子,兩室一廳的房子 ,69個平米,給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天下班回家可以吃到母親做的香噴噴的飯菜,還可以看到孩子的笑臉,更能聽到孩子奶聲奶氣叫爸爸的聲音 ,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華礦真是個好地方,家屬院內和廣場都有孩子玩耍的娛樂設施,每天晚飯后母親都會領著孩子出去玩,礦內車少安保措施得力,孩子的安全和丟失從不用擔心。生活駛入了快車道,一切都歸于平靜,平靜得就像湖面沒有一絲漣漪。平靜的生活發生了不平靜的事情。那年冬天,操勞一生的母親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公里,因突發腦溢血永遠地走了,走得是那么匆忙,沒有給我留下一句話,更沒有看到我的孩子上幼兒園的場景。每每看到母親給孩子做的貓娃枕頭和小布鞋,總讓我內心感到一陣揪心的疼痛。母親年齡并不大,享年52歲,至今我都無法從母親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有時在夢中看到母親,她還是那么慈祥,還是那么樂觀。還笑著給我說讓我記著給徐悅冷了加衣服熱了脫衣服。讓我照顧好徐悅,說這是她唯一的孫子,唯一的寶貝……
五年后的一天,妻子說讓我們在街道買一套住房,我雖然很是渴望有一套新的大的住房,但生活剛緩過了一口氣,買樓房也不現實,經濟實力更不允許,所以就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妻子給西關村樓盤交了首付,我才從驚愕中緩過神來,買就買吧。為了買房,費了一番周折,又是借錢又是賣舊房辦按揭,總算安頓下來了。開始請人裝房,購買門、燈、家具、木地板、馬桶、油煙機,還忙著幫忙干活,該操的心都操了。現在終于住上了101平米三室一廳的樓房了,房內裝修得古樸、典雅,很是溫馨。我也徹底告別了無房的年代。這一切可惜母親沒能看到,這一切也歸功于妻子的睿智與執著。
現在我住的這套房,窗潔幾凈,環境優雅。可以說是我住過最好的一套樓房。通過幾次房遷的經歷使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常言道:“無國就無家”。我們的祖國現在變得越來越強大,我為祖國而驕傲,大河有水小河滿,祖國伴我成長40年。我們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自己,就拿大美華亭來說,高樓大廈鱗次櫛比,交通四通八達,吃、住、游的場所如繁星閃爍,經濟再邁新高。尤其是近年來的惠民政策越來越多,切切實實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從我幾次的房遷折射出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如今的中國猶如巨龍騰飛,令世界矚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一束光,中國必將是一輪閃耀的陽光,為祖國的強大而驕傲,中國加油!
轉自《涇水副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