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歐元區經濟增速已跌至1.1%,通脹壓力高企,德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自3月起連續四個月低于榮枯線。歐洲議會近期審議報告披露,歐盟成員國在烏克蘭危機中累計投入逾1700億美元,但對GDP的拉動幾乎為零。歐洲能源價格自2022年以來上漲超三倍,法國和德國多家龍頭企業宣布產業外遷。歐洲央行警告,2025年下半年歐元區或面臨更嚴峻的增長困境。
烏克蘭戰火蔓延第四年,全球關注點卻悄然轉移。歐洲已不再像2022年那般信心滿滿——默克爾三年前的一句預警,如今成了冷冰冰的現實。
俄烏沖突的棋局,歐洲的誤判與困局
2021年秋,基輔與北約聯合軍演引發克里姆林宮高度警覺。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打響,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西方陣營迅速拉開對俄制裁大幕,歐盟國家在華盛頓的推動下,啟動對烏援助機制。那時,歐洲主流觀點普遍認為,俄烏沖突將重塑地緣格局,為自身軍工、能源和外交帶來新機遇。
一組來自歐洲統計局的數據冷靜說明了現實:2022年至2025年,歐盟對烏克蘭的財務和軍事援助總額已突破1500億歐元。德國、法國、波蘭等大國在武器、裝備、經濟貸款等多領域投入巨大。歐洲軍工企業訂單激增,但訂單利潤遠不及能源、原材料和工業成本的飆升。事實卻證明,歐洲對自身利益的估算過于樂觀,對后果的預見力嚴重不足。
默克爾在2022年初向外界表達過擔憂:“這場沖突對歐洲而言,可能是災難。”三年后,歐洲的能源賬單和財政赤字把她的警告敲在了現實的黑板上。
能源危機下的歐洲,成本飆升與產業空心化
2025年春,歐洲能源市場持續緊張。俄烏戰爭爆發后,俄羅斯天然氣對歐出口量腰斬,歐洲被迫轉向美國、卡塔爾等地進口液化天然氣。海關統計顯示,歐盟今年上半年從美國進口的LNG價格較2021年同期漲幅高達400%。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公開批評美歐之間“能源價格的不對等”,但無力扭轉局面。
能源價格傳導效應迅速波及制造業。德國工業聯合會(BDI)最新季報顯示,德國工業天然氣用量占全國59%,成本高企導致數十家大型化工、汽車零部件企業宣布投資轉向美國和東亞。歐盟委員會特別報告稱,2025年第一季度,歐洲主要工業國的制造業投資流出總額已突破前十年總和。
歐洲民生壓力同步加劇。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居民用電和供暖賬單連年刷新紀錄。餐飲、零售等傳統行業頻頻傳出倒閉潮。歐盟統計局警告,能源危機與通脹疊加,將拖累歐洲長期經濟競爭力。
援烏負擔與政治裂痕,歐盟的戰略被動
隨著美國2025年初停止部分對烏武器援助,歐盟不得不進一步加碼。布魯塞爾6月緊急通過新一輪對烏追加軍援方案,金額超過150億歐元。歐洲民眾對持續援烏的質疑聲此起彼伏,波蘭、匈牙利等國內反對意見強烈。歐洲議會5月民調顯示,超過62%的歐盟民眾認為對烏援助“得不償失”。‘
歐盟內部裂痕加深。德國和法國要求其他成員國按比例分擔援助成本,東歐國家則認為西歐大國享有不成比例的話語權。與此同時,烏克蘭自身債務壓力不斷攀升,多項國際評級機構警告其未來償還能力堪憂。烏克蘭政府2025年公開承認,對歐美的援助債務將自2027年起進入集中償還期,但當前財政收入難以覆蓋基本運轉。
美國方面,拜登政府時期對烏援助力度最大,但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美國對歐洲的壓力驟然增大。白宮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國防預算,歐盟不得不持續“自掏腰包”。同時,美國對歐盟商品加征30%關稅計劃已在7月獲得國會批準,重點針對汽車、醫藥、機械制造等歐洲傳統強項。美國能源和軍工巨頭則成為這場危機的最大贏家。
俄羅斯的“向東看”與烏克蘭的債務漩渦
俄羅斯在多輪制裁背景下加速“向東看”戰略。中國、印度、東南亞成為其能源與大宗商品新出口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指出,2025年前六個月,俄羅斯對亞太地區的能源出口同比增長38%。俄中貿易總額突破2000億美元新高。盡管戰爭消耗巨大、外匯儲備受損,俄羅斯經濟未出現外界預測的崩潰,反而在部分領域實現轉型。
烏克蘭則陷入多重困境。四年戰爭讓烏東地區大片土地易主,工業基礎大幅受損。聯合國難民署披露,2025年烏克蘭長期流失人口已達650萬人。烏克蘭與美國、歐盟簽署的礦產開發和重建協議,在短期內難以拉動經濟復蘇。債務比率高企,國際評級連續下調,政府財政瀕臨“技術性違約”。
俄烏沖突正逐漸演變為一場“零和博弈”。俄羅斯通過能源外交和地緣戰略謀求喘息空間,烏克蘭則在援助、債務和領土壓力下苦苦掙扎。美歐對烏克蘭的持續援助,更多是一種地緣政治工具,而非真正的經濟救命稻草。
歐洲的下行拐點與博弈邊界
2025年7月的全球經濟論壇上,多國學者指出,俄烏沖突已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拖累因素。歐洲作為烏克蘭危機的最大出資方,卻成為代價最沉重的受害者。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強調,歐洲銀行業因烏克蘭沖突暴露的信用和主權風險大幅上升,影響信貸投放和金融穩定。
中美戰略競爭與俄烏危機交織,歐洲在全球大國格局中的戰略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美國在能源、軍工、礦產等領域實現對歐洲的利益收割,俄羅斯則通過地緣再平衡獲得喘息。烏克蘭長期陷于安全困境與債務泥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下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率或跌至1%以下。歐洲多國財長在G20會議上聯合呼吁“公平分擔全球危機負擔”,但國際社會關注焦點已轉向亞太與中東,歐洲聲音被邊緣化。
默克爾的判斷被反復驗證:歐盟在烏克蘭危機中不僅失去了經濟主動權,更丟掉了戰略主導權。能源、產業、財政、地緣安全全部受損。歐洲正在為一場本以為能“發戰爭財”的沖突,付出沉重的歷史代價。
參考資料:中德電動汽車合作指導委員會第8次會議成功舉行
2024-12-13 17:29·每日經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