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社會實說。
每日分享你最關心的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誠信是立人立事之本,特別是在政府與民眾的互動中顯得更加重要。但河南周口市商水縣糧食局,竟然拖欠一鄉(xiāng)村餐館2.8萬元,至今已有5年時間。
事件經(jīng)過
7 月 24 日,蘇女士向媒體表示,商水縣袁老鄉(xiāng)曾有一家小餐館,是她的父母在經(jīng)營。四五年前,縣糧食局工作人員下鄉(xiāng)開展幫扶工作時,經(jīng)常到我們家餐館吃飯。
2020 年 3 月到 2021 年 1 月,縣糧食局的幫扶隊伍幾乎成了餐館的???,一張張簽著名字的白條在餐桌上累積起來。這些紙條上,"下鄉(xiāng)工作餐"" 集中幫扶午餐、晚餐 " 等字樣清晰可辨,后面寫著具體金額和簽字日期,少的有 100 多元,多的也有 800 多元,人數(shù)從幾人到二三十人不等。
在這些簽名中,朱某的名字出現(xiàn)得最為頻繁,累計金額超過 2 萬元;陳某的簽字涉及幾千元;當時的局長張某也留下過數(shù)百元的欠單,但這位局長已于 2023 年接受調(diào)查。
蘇女士一家起初從未懷疑過政府部門的信用,畢竟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他們相信這些公務用餐的費用遲早會結(jié)清。
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從 2021 年年初最后一張白條開出至今,5 年時間里,老兩口從滿懷希望到心灰意冷。縣糧食局的回復也是花樣百出:有時說單位賬上沒錢,有時推諉領導不在,甚至搬出 "銀行賬號被凍結(jié)" 的荒唐理由。
期間老兩口雖然通過當?shù)丶Z管所拿到過 2 萬元,但剩余的 28285 元,至今不見蹤影。
討債的日子,讓兩位老人很是勞累,餐館最終無奈停業(yè)。
7 月 24 日,記者聯(lián)系到簽字最多的朱某,這位即將退休的工作人員顯得頗為無奈。他坦言當年下鄉(xiāng)時吃飯確實是難題,領導最初讓他個人墊付,可每月幾千元的開銷遠超其承受能力。
在與領導協(xié)商后,才定下在這家餐館記賬用餐的辦法。他反復強調(diào)這些都是合規(guī)的工作餐,工作人員每天有固定的餐費補貼,不是違規(guī)吃喝。
"單位這幾年換了兩任局長,新官不理舊賬的情況確實存在。" 朱某透露,目前局里提出分期付款計劃,承諾最遲明年結(jié)清欠款,但蘇女士一家不接受這樣的方案。
這位 57 歲的老員工坦言,類似的欠款還有好幾家,他真心希望退休前能看到這些遺留問題得到解決,"不然睡覺都不踏實"。
當被問及現(xiàn)任局長的聯(lián)系方式時,他卻以 "不方便透露私人號碼" 為由搪塞過去,連辦公室電話也說不清楚。
最后,蘇女士一家已向縣紀委監(jiān)委提交了舉報材料,24 日上午已經(jīng)收到了紀委的受理回復。但紀委表示不便接受媒體采訪。
實說觀點
縣糧食局毫無誠信可言。言必信,行必果, 糧食局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和服務者,更應以身作則,遵守承諾。打下白條卻長期不兌現(xiàn),這不僅傷害了民眾的感情,也削弱了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
面對民眾的訴求,相關部門的回應和處理方式也有待改進。縣紀委監(jiān)委在受理事件后,拒絕媒體采訪,這難免讓人對事件處理的透明度產(chǎn)生質(zhì)疑。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公開透明才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徑。
作為政府部門單位,一定要將誠信放在首位,做到 “有諾必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民眾的信任支持,構建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希望商水縣相關部門能妥善解決這一問題,盡快支付拖欠蘇女士一家的錢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