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中國足球史上最短命的頂級贊助!
比亞迪和中國之隊徹底鬧掰了?
2025年7月18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布官方公告,宣布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為中國足協中國之隊官方合作伙伴(汽車類),五年合約總額7500萬元,其中現金贊助不低于5750萬元。彼時,手機端足協公告與央視體育聯播同步報道,這一被視為“寒冬期中的注資良方”,讓國足上下都燃起了些許希望。
然而,僅僅數日后,因社交媒體上“抵制國足贊助商”的話題持續發酵,比亞迪在官方尚未對外披露任何“終止”聲明前,就傳出“因大量球迷抵制而暫停贊助計劃”的消息,知名媒體人董路更是直接爆料“這種輿情之下,據悉雙方已經暫停了合作計劃”!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能被頻繁傳出這種消息的,說明當下國足商業價值之頹勢已經不可逆了。
如今的國足還剩幾家贊助商?
對比昔日,國足贊助商數量已經從巔峰期的十幾家驟降至僅剩四家。根據權威媒體統計,截至2025年7月,官方和足協認可的主要贊助商只有:
- 中國平安:贊助費3000萬/年,合同至2025年,但續約概率“不到三成”。
- 蒙牛:1500萬/年贊助至2025年,尚未續約。
- 怡寶:續約合同“仍是空白”,面臨消費者抵制。
- 耐克:合同至2026年年底,但要求國足FIFA排名兩年內進前80,否則贊助金額縮水35%。
四家品牌中,沒有一家能完全獨挑大梁,二級及三級合作位空缺嚴重。據足協內部人士透露,國足“首席合作伙伴”席位已三年無人接盤,二級贊助位只有耐克與平安各自付出過1500萬至3000萬。贊助金額與十年前相比縮水逾八成,球場廣告牌與球衣胸前Logo的位置,也愈發顯得“價值打折”。
更雪上加霜的是,球迷的抵制行動已經有擴大之勢!
一份在微博、抖音瘋傳的“國足贊助商黑名單”把蒙牛、怡寶、耐克、平安統統貼上“含國足稅”標簽,網友紛紛直播超市實況:冰柜門前空空如也的蒙牛貨架、三折甩賣的耐克球衣、保險咨詢窗口前的冷清場景,無一不在傳播著對國足失望的集體心聲。
有人打趣:“繼續讓國足包機飛海參,到頭來連包機票都沒人買單,想想都心酸呀!”
然而,真正的悲哀并非只有商業縮水,還有更深層的信任危機。
多年來國足“高薪、高投入、低回報”的怪圈,讓品牌與球迷都對“買單”持謹慎態度。
面對僅存的四家贊助商,國足如果想止血回暖,必須在場上交出更有說服力的成績單。否則,“吃不起海參包”的笑話不會止步于網絡,可能真的會成為未來的尷尬注腳,甚至會被永久釘上恥辱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